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情在人间:忆张材光老师 教学点滴

$
0
0
在艺术学院那3年,张材光教我们乐理和音乐历史。诚如在追思礼拜老师的儿子说,老师不但是一位好父亲,亦是一位好老师,授课时,老师会将自己所懂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导学生。 当年上张老师的课,研究音乐家的作品与生平,老师用生活化的教学法,将音乐融入生活中。他常说,音乐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一个音乐家的创作,往往是和他生命经历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从巴洛克时代(1600至1750)、古典乐派时代(1750至1820)、浪漫乐派时代(1820至1900)到现代乐派时代(1900至今),他带我们穿梭的时光隧道,使我们认识了音乐之父巴哈、神剧之父韩德尔、圣乐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札特、钢琴诗人萧邦、俄国音乐之魂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家。老师常说,音乐艺术的道路是崎岖的和艰苦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劝勉我们,学习的态度要认真,不要好高骛远、不患得患失、不妒羡他人、不计较成果,才能达到音乐艺术至高境界。 多产的音乐工作者 张老师是一位多产的音乐工作者,他与作词家黄汀相谱写了约百首儿歌,他也为马来西亚艺术学院(MIA)音乐系和多间华小谱写校歌。任系主任期间,逢陈容与太太从海外留学回国,老师不辞劳苦安排陈容夫妇到学院与我们见面。陈容的分享,在筹钱方能出国深造的年代,使我们听得无比感动。当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身为协办团体之一的学院,我们在院长钟正山、张老师等人为顾问,马润兰老师担任合唱指导之下,与来自中国十多位音乐艺术家,以鲁迅小说《伤逝》改编的歌剧———《子君》,在首都、槟城、怡保、居銮和宽中举行了7场的演出,至今仍使我们留下深刻的回忆。 张老师为人平易近人,上课时,他偶尔会闹笑话。一次他替一个老师请假,他说:“某某老师今天不能来上课,因他到医院做割除痔疮手术。”不等我们多问,他接着说:“这是很平常的事,因为十个男人九个会患痔疮。”我们不约而同地望向他,他越描越黑地说:“你们不要这样看我,我没有这个问题。”言毕,我们全班哈哈大笑。从艺术学院退休后,老师以推广音乐工作为毕生任务担任多组合唱团的指导。 追思礼拜中,雪华堂合唱团献唱了由老师作曲的两首歌:《小路》和《今宵挥手》。继陈洛汉老师、李水莲老师、歌唱与声乐家陈容之后,老师也离开了我们,但他们在音乐艺术领域专业的教导与付出,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这是他们人生的成功之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