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制琴师贝童伊夫德利尔 坚守寂寞

$
0
0
“耐得住寂寞”是普罗大众相当喜欢用来向长年累月坚守本业的工匠致敬的字眼。 其实做为守护传统手工艺的工匠不仅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更要有一副牛脾气,才能在俗世洪流之中,不迷失自己。 在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伴奏声中,我们拾集而上,推开门见到埋首于工作中的制琴师贝童伊夫德利尔(bertrand yves delisle)。 与想像中的年迈琴师不同,生于1964年的德利尔显得相当的文质彬彬,再加上一头灰白发和眼镜,更有书生风范。他出生在法国布列塔尼,全家人都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9兄弟姐妹之中排行第6的他喜欢吹萨克斯风,绘画和手工制作小物件。 当他长大到足以了解什么是“小提琴制作技术”,他一方面为其结合音乐、手工艺、设计、化学、物理等特色所吸引,一方面又矛盾得不相信有这门工艺存在。 “因为大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时,小提琴制作技术在欧洲消失了。虽然还是有制琴师的存在,但人数极少,而且大多数从事调制乐器或出售旧乐器,没有人在制作新乐器,或者说他们不像昔日工匠般出名。” 不获家人支持 英文俗语说:好奇心会杀死猫,德利尔对小提琴制作技术存废与否的好奇心引得他泥足深陷,最后走上制琴修琴之路。 “因为我对这门技术深感兴趣,想要找学校上课,但是我已经18岁太老了,学校的收生年龄是14岁,第一个接受我的入学申请的是意大利的学校,所以我必须学会意大利语,搬去意大利克雷莫纳(Cremona,距离巴黎1000公里)去学习当个制琴师,当时我还不知道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毫不意外的,家人并不支持德利尔去意大利求学,不仅担心他年幼(19岁)更担心他未来三餐无以为继。 最终如何说服父母?他耸一耸肩,无所谓道:“在法国,你届满18岁就成年了,你可以自行决定,你自由了,如果你的父母反对,把钱藏起来,你就得自己来,不过一般来说,法国父母的想法是乐于知道子女独立、有自动自发的精神,所以他们虽然担忧,但相信我。” 10年磨练 当时,德利尔的世界只有法国制琴,入学意大利可说是误打误撞,来对了。 意大利是第一把小提琴的诞生地也是制作圣地,说到小提琴制作,关键词不是英国、法国或德国,而是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在意大利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们同时也是杰出的小提琴作曲家。当这两者逐渐出现后,乐器制造者也相继登台。 超级小提琴诞生 16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纳(Cremona)小镇,阿马蒂家族(Amati)将古乐器“Rebec锐贝卡”加以改造,奠定了现代小提琴的制作标准。 17世纪中叶,这个家族培养出小提琴制造史上第一位超级巨星,尼科洛阿马蒂,制造了第一批“超级小提琴”并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其中斯特拉蒂瓦里(Antonio Stradivari)和瓜内里(Bartolomeo 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成为今后300年间小提琴制作的泰山北斗,今日最珍贵的小提琴即出自他们手中。鼎盛时期,克雷莫纳长街两边都是小提琴制作工坊,众多制琴师在这里学成之后,将小提琴制作工艺带到意大利南部、法国、德国等。 德利尔学成之后并没有把工艺带回法国,反而留在克雷莫纳落地生根、开设工坊,不知不觉中竟也是少年子弟江湖老,30年过去了。 “84年入学,88年毕业,以前的学校是4年制,现在改成5、6年才能毕业。不过,这并不重要,在校外学到的更重要。学校是很好的启蒙学习处,要成为制琴师必须勤奋工作、加入工坊磨练,大概要花10年才能成为专业制琴师。” 新派?旧派? 德利尔自许为古典小提琴制琴师,严格遵循发展于1500年至1800年的克雷蒙纳提琴制作学校的传统规则,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是古典派拟或现代派?其实都没差,但制琴师本人对于新旧派之分却锱铢必较,这不单是德利尔,而是所有制琴师固执的一面。 “就像我刚才跟你说的,古典小提琴技术消失了好几世纪,在克雷莫纳没有人再按照传统制琴,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古典小提琴技艺又再次出现了,但这派别的技艺完全不同,他们受到现代欧洲的影响,摩登的克雷莫纳和古典克雷莫纳完全是两回事。” 时间是唯一秘密 德利尔比较幸运,他在学校学习和受教于负责修复博物馆里典藏的古典小提琴的大师级人马,“所以我很幸运能观看、触摸到十分古老的小提琴,”在这样日夜熏陶之下,德利尔以古典小提琴制作为尊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大家说的制作秘密,他主动爆料: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人们经常说的制作秘密,其实只要有乐器在手,就没有秘密。因为你可以查看检查所有一切,唯一的秘密就是时间。这正是,当你手中有一把古老小提琴,你就有很好的例子来参考制作古典小提琴。” 挑选木材 小提琴的材质为木材,但是并不是所有木材都适合,面板一般用较柔软的木材如云杉(spruce)制作;背板与侧板(rib)则常用枫木(maple)这种较硬的木材。 虽然北美、欧洲、中国等地均是上述木材的产地,但要找到合适的木材,却也不如外人想像中简单。要知道,木材砍伐下来之后,木材纤维中的细胞壁里还是充满着液体,借由自然风干,让水分渐渐排出,原本水分所占的空间之后将成为自然的音箱,相当有利于音响与音色,这也是为什么年份越久的木材通常也越昂贵的原因之一。当然,木材的价钱也取决于品种、品质(比如纹路、有没有瑕疵等)、年份以及风干方式以及状态、采收地点(欧美、亚洲)、干燥方式等。 “事实上,很难找到风干的木材。你可以轻易就找到很多商家在出售新鲜的木材,可是你必须自己把它变老。”让木材变老,除了烤干、晒干等,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囤积至少5年以上,让它在时光的流逝当中慢慢发生变化。 为钱所逼眼光独道 而这又牵扯出为何许多年轻制琴师不能在这行业存活的原因。身为过来人的德利尔无奈指出,有多少个初创业的年轻制琴师买得起昂贵的木头或者在创业当下就已囤积了足够年份的木材? 他倒是聪明,创业初期时经常和朋友同赴米兰挑选木材,是眼光独道也是为钱所逼,他尽挑其他人挑剩的,“有些许瑕疵的,被其他制琴人弃置多时,被认为不是好木材的。” 当其他人为找不到足龄木材而烦恼,他却能够轻而易举找到已经风干的老木材,贝童解释:“我认为一把好的小提琴是由风干的木材和好手工所形成的,木材本身的材质是否那么好、美丽和吸引人倒是其次。” 当然,如今的德利尔早有能力购买品质较佳的木材制作小提琴,但他依然会落实上述策略。 成名有方 虽说有麝自然香,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地球村时代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再加上有才之士多如天上繁星,即使是千里马也得主动出击,才有机会被伯乐相中。 德利尔35岁时,已经当了十多年学徒,尽管与师傅关系极佳、工作环境也不错,但他认为自己羽翼已丰,自行设立工坊,从零开始。当时借借无名的他通过参加展览会、广告宣传、与音乐家交流、借出乐器给演奏者……来努力打开知名度。 “刚开始的时候你犯了很多错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运作的。但是犯错也让你学习良多,而且我也很幸运,认识Deciso音乐学院院长陈振盛等人,把我的乐器引荐到不同国家,让更多人认识,这些的帮助都很大。” 每年10月上海的展览是德利尔必定参加的展览,而且成效相当好,让他的作品价格节节上升,订单也往上攀升,向来斯文的他这回难得露齿而笑,“所以我终于可以稍为放松。” “你要有一双巧手、运气和精明的商业头脑,”德利尔说,“如果你只是好工匠但你运气不好,对商业也不在行,那就完了。很多年轻制琴师都很优秀,最终却因为无法管理工作坊而难以生存,在初期是非常昂贵的,你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好运,30%运气。” 安于现状 成立工坊十多年,如果速度快的,搞不好已经扩张成大型工坊,德利尔还是单人作业,期间也有不少年轻人打电话给德利尔要拜师学艺,他一贯拒绝。追问之下得知,他不希望设在住家楼下的工坊有陌生人出入;他坚持自己的出品乃是艺术品而非纯商品,不论后头的订单多寡,不骄不躁,依然保持一贯的专注、慢工出细货和同样品质,“急着出售乐器是非常危险的事,即使订单很多,你也要像平常那样制作。” 更重要的是,他安于现状,没有野心要把事业做大,“我不想扩张我的工坊,”眼下2个儿子对电脑和医科的兴趣更加浓厚,他这门手艺现阶段看来暂时是后继无人。 怎样才算是好的小提琴? 德利尔说外表和音色同样重要。 从细节处观看小提琴的工艺技术和制琴师的标志;聆听声音则可得知音量,同时,演奏者在使用时必须感觉驾御自如且对音色满意。 接着要在一间大房里演奏试音,必须找音乐家演奏。 后记:德利尔每年都会飞来大马作客,要找他制琴修琴可要捉对时间。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