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 《四川好人》
地点: 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
由于我的论文题目为《小剧场的情感传播》,因此被上海戏剧学院接受参加第七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研讨会发表。故特别逗留在上海一星期,观赏来自各国的小剧场展演。
上海的剧场演出非常频密,价格比电影戏票来得高一些。一般都是非常热爱戏剧者或白领阶层才会入剧场看戏。
我非常期待观赏由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排演的《四川好人》和《神仙好女人》。我期待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艺术教育背景和不同语言的艺术院学生,如何在同一舞台上呈现一部经典戏剧。
《四川好人》是德国布莱希特取材自四川地域名称的作品,描述神仙来到凡间找好人的故事,而《神仙好女人》则是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教授改编自《四川好人》的剧作。
不太明白舞台上的表演
我读了小册子上的故事大纲后,尝试投入观看舞台上的演出,但我眉头紧锁,不是太理解舞台上的表演,开始怀疑自己的看戏能力,心情有点低落。
中场休息时,工作人员要求清场,身旁的陌生观众也表示很难懂表演者的表达,显得一副疲惫。
其实戏在开场前,就有一位老师介绍这是一部需要观众非常细腻观赏的表演,因为剧中的多个角色,由不同的演员分担演出,而演员自身也诠释多个角色。如此实验性的作品。对于第一次接触《四川好人》剧本的我,这场演出无疑是一个考验。
为了解这部剧作,过后,我特别在上海戏剧学院小书店买了剧本《四川好人》,并且在麦当劳通宵阅读。结果,自己的魂魄应是悄悄被“神仙”拉走了,趴在桌面上睡着了。直到有人叫醒我说:“借我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书就被取走了。
“他看似一位流浪汉,怎么会对剧本产生兴趣?”当我再醒来时,那人走了,剧本并不在我的桌上。我想,他应该把书也一起带走了。
正当产生失落的时候,发现剧本原来留在那人的桌面上。也许那流浪汉不是来自四川,而这世界上还是有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