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高科技/高收入 追不上幸福指数

$
0
0
现代化的发展,让你幸福吗? 不丹(Bhutan),一个60万人国民平均收入一年仅约1400美元(约4600令吉)的国家,其快乐指数却全球排名第8,远胜于许多先进的高科技国!不禁让人怀疑,人们热切追求的经济发展,与不丹首任民选总理吉美‧廷礼(Jigmi Y.Thinley)所推动的国民幸福指数(GNH),哪一个才是真正人民臻至幸福的秘诀呢? “一个国家如何实践幸福,将是衡量该国促进人类福祉的最佳指标。”———吉美‧廷礼在联合国会议上如此强调。 全球国民幸福指数(GNH)的关键推手吉美‧廷礼退下政坛后,当起了“幸福传教士",走遍各地分享其40年来缔造不丹“幸福奇迹”的治国理念,同时也将之编辑成书与众分享,且看这幸福推手如何从概念丶环境丶生活等创造国家和个人幸福。 幸福推手吉美‧廷礼传授快乐国秘诀 如果说“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我们应该还需要一个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国际社会称这标准为“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 联合国在2011年将“幸福”这一概念纳入人类千禧年发展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思考生命的完整幸福。目前在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排名第51名的大马,也在最新的财政预算案中,纳入了“幸福指数”元素,更注重人民在工作、生活与环境中取得平衡。 由此可见,GNH打破了以经济生产为主的发展指标,转为更人性化的治理方针,这或许可以解决现代社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与困境。 3月梢,把GNH带向国际的推手———不丹前总理吉美‧廷礼到访台湾,分享了不丹的“幸福学”。本报特整理内容,并与读者分享! ‧为什么是不丹? GNH的创起之国———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人口不超过70万,1961年才对外开放的远僻小国。让人不禁问,为什么他们办到?他们坚持的理念是什么? 廷礼在演讲中提到,不丹早在1972年开始便以GNH作为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政策考量,当时不丹第四任国王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登基时,曾去了解民众想要的是什么,结果发现民众的答案,是“快乐”。 于是,国王便努力寻找策略与方法。后来,发现当时很多国家都是以GDP成长为答案,全球并没有适合用于不丹的模式,于是不丹便发展出自己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GNH)。 开始时,这项理念原本并没有将之量化,直到1998年,廷礼受邀到“亚太千禧高峰会”分享不丹的幸福理念时,他很惊讶发现,原来各国领袖对于“民众幸福感”这议题的重视,为了帮助其他国家民众了解丶并协助各国政府重视与预算的编列,才开始发展出GNH的内涵与概念。 2005、06年,英国莱斯特大学公布的“世界快乐地图不丹全球排名第8名”与《纽约时报》丶英国《经济学人报》等国际媒体对其GNH政策的报道,顿时让“快乐国”不丹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 ‧幸福的全新定义是什么? 不丹让全球对于财富、发展、进步、繁荣等定义,有了全新思考的空间,人们也开始回过头想,“幸福到底是什么”? “经济的发展只是国民得到幸福的手段,绝不是目的,追求心灵的幸福才是国家永续经营的根基。”廷礼回答。 这就解释了不丹人民虽然生活在简朴中,却还能感觉到幸福与满足。廷礼透露,“不丹的幸福秘诀,在于全国上下并非单方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GDP),而是以国民幸福指数(GNH)作为社会发展指标,因此,每项政策以促进国民幸福为前提。” 他指出,现代人物质丰富,但心灵空虚,每天超时工作,购买其实不那么需要的东西,彼此比较,人变成“消费者”、变成“经济体”,而不是“人”了。 全方位均衡发展 2010年的某一天,廷礼飞往德里途程中,从高空往下眺望时,本想经过景色秀丽的尼泊尔与不丹的山河,然而看到的却是让人感到气馁与悲痛的光秃秃的喜马拉雅山,让他深感到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罪恶与悲伤。 他在《幸福是什么?》一书中提到,“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实际上并不能使人类文化进步,尤其在上一个世纪中。这样的发展并不能使我们更利用我们更佳的感官来使人类的行为更高尚进步。我们身处的世界正由一个狂暴丶贪婪丶充斥着过度消费欲望的社会所驱动。对消费的固执和痴迷,从我们所采用这个奠基于GDP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可以明显看得出来。这个发展模式鼓励以‘无止尽的’经济成长与扩张,作为获得人类福祉与满足感的工具。很显然的,以此方式,我们可以擅用天才来发展惊人的科学和科技,以榨取并滥用我们的地球。” 廷礼认为人间发展的目标,不应仅止于终止饥饿丶贫穷,而更应该积极创造个人及群体的幸福,一种物质与心灵丶个人与群体,全方位的均衡发展。 他强调,以GDP来衡量国家的经济并不务实,也没有环保概念,而且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高地,环境特别脆弱,因此在生态保存方面很重要,GDP指标虽然能让国家创造更高的繁荣,但也让人变得空虚丶缺乏自信,失去的反而比得到更多,在过度竞争的环境下,让人民变成不像人的生物,而是一个消费者。 国民幸福指数 廷礼解释永续发展就像生态足迹般,是个供需平衡的模式,这也攸关资源的公平分配,而构成人类最高福祉的是幸福。他相信在一个稳定丶永续的环境中,幸福可以藉由一个能平衡身心灵需求的发展来获得。 “不丹人民相信,幸福应当是一切发展的目标。顾及这点,不丹自好几十年前便由GNH领导,政府应该竭力创造一个让居民可以追求幸福的条件。就连我们的宪法也主张,国家有责任推动以GNH作为判断社会政策和计划的标准。” 因此,不丹政府透过“四大策略”作为发展目标,包括: 1.公平且永续的社经发展 2.环境保护 3.文化的保存和推广 4.良好治理的推广 其中第四项,良好的治理已能够支撑其他三大项目,领导人必须为人民负责,追求更幸福的环境。 至于GNH指标该如何测量?廷礼认为,不需数字测量,只需要看人民的表情就知道了。 “GDP代表的数字,看不到道德伦理丶生态丶文化等重要面相,但是国家发展兼顾这些事物,才能满足人民在物质之外空虚的心灵。 “关系”是快乐关键 不丹所推行的GNH,涵盖9大面向,包括生态系统的多元性与再生力丶生活标准丶生理上的健康丶教育丶文化的多元丶社区管理丶时间分配丶社会互动丶心理健康。 廷礼说,“关系”才是人会快乐的关键,因此时间分配丶社区管理丶社会互动,是让人与周遭的人产生关系丶安全感的连结,而“教育”将这9大面向联结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廷礼所强调的国民幸福指数(GNH),并不代表人民的“幸福感”,而是评估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否创造人民可以自由追求幸福的环境。 GNH治国贡献良多 目前不丹最大经济支柱,除了仰赖天然的水力发电,再来就是观光业,今后将致力发展有机农业。廷礼在接受《远见》杂志专访中也表示,最令他自豪的是,即便多年来积极建设,但不丹森林覆盖率仍然从64%提高到80%,目前有一半国土被列为保护区,未因开发而丧失对环境的保护。 廷礼为国服务近40年,对不丹的贡献非常重大。过去,不丹只有约60所学校,而且都是小学,如今早发展出中学丶大学等高教体系。学生注册率超过九成,女性受教率也从以往近乎于零,成长到40%,国人平均寿命更从42岁,提升到近70岁。人均年所得也达2000美元。 吉美‧廷礼(Jigmi Y.Thinley)简介 ‧出生于1952年9月9日,拥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硕士学位。 ‧1974年开始任公职。 ‧1998年及2003年,曾担任总理一职,亦曾任不丹外交部长及内政文化部长。 ‧2008年4月,在不丹王国第一次民主选举中大获全胜,成为不丹首位民选总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