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年长的病人,因为胃痛自行服食胃药,耽误了治疗,几个月后检查时才发现到原来是胃癌造成胃痛。
许多时候,病人或家属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且一些还会告诉我自己是患上什么病,需要如何治疗等。这类病人或家属一般都需要花更多时间解释与说服,因为在还没见医生之前他们的潜意识已有了答案,而且这些病人或家属好多时候也对医生的解释完全没兴趣,所以更多时候,我们看似交谈,却完全没交流,这就像“鸡同鸭讲”,文不对题。
例子让人无奈
例如:医生:某先生,您的上腹疼痛多久了?
病人:我的胃痛是因为我时常吃酸辣。
医生:您大便呈黑色几天了?
病人:我大便黑色是因为这几天都在喝黑咖啡。
看以上对话,有两大重点:大便呈黑色或是胃或小肠流血的症状,并非因为喝咖啡而造成,而且医生问的问题是“多久了?”不是要病人解释为何大便会呈黑色。另一道问题是“胃痛多久了?”因为,如果是好多年,那么一般不会太过严重,而病人却没有回答问题,反而尝试解释为何他会患上胃痛。
其实,假如上腹也疼痛,并不一定就是胃痛。许多病人喜欢告诉医生自己的意见,或是另外一个医生的诊断与开出的药物。其实对医生来说,症状是最关键,因为症状能够帮助医生决定该做些什么检查,并不是另一个医生的意见或病人自己的诊断。
常见的情况还有:医生:某某先生,您为何过来见医生?
病人:因为我食物中毒。(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呕吐、腹泻,发烧等。这些症状虽然可以是食物中毒的象征,也可以是骨痛热症,急性盲肠发炎等。)
正确诊断是关键
我一个星期前见了一个病人,七十多岁,胃痛了3个月左右,服了几次的胃药都不好。
他的儿子带她来见我时,就发表了许多理论,而且要我告诉病人不可做这做那,然后开个更好的药物给他服食。他的儿子根本就在告诉我该如何治疗他的母亲。此时,我就需要很有耐心的告诉他们,病人必须做个内窥镜检查。他们最终同意检查,果然不出所料,她患上了胃癌,而且治疗法并非她儿子之前所提议的开个药方就可解决的问题。
幸好的是,病人的胃癌细胞未扩散,仍可开刀切除。接下来,病人与家属需要衡量是否要接受手术。动手术虽然有风险,不动手术当然也有风险,而且更高,因为不动手术死亡的几率是100巴仙。所以在还没治疗前,正确的诊断绝对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