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千里之外:公立图书馆

$
0
0
除了城里的霸型商场、购物中心,多少人的回忆里有着和父母在社区公立图书馆(public library)一起阅读的画面?我相信,除了学校的图书馆,在家乡的孩子们对公立图书馆是十分陌生的。我在加影的城镇长大,童年期间曾经有那么一、两次,妈妈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到公立图书馆。直到如今,印像中对图书馆记忆就是那马力十足的冷气空调,不时发出呼呼声声响,图书管里空荡荡的没有人气,其温度简直是冷得让人直哆嗦。 该公立图书馆除了是个极佳的“避暑胜地”,华小毕业的母亲也无法在那儿指导我们阅读马来文、英文故事书。图书馆里连一本中文图书也没有,印像中我们在那里读过SangKancil以及Hang Tuah的儿童故事书。我还记得,母亲当时除了带着满是关爱的眼神看着我们兄弟姐妹,叮嘱我们要好好努力,那个地方对她来说几乎是没有什么亲切感。就那么几次以“参观”的形式到过公立图书馆之后,我们后来也渐渐不去了。 关心孩子的教育 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身为人母的我和孩子在美国加州的公立图书和女儿上演了同样的戏码。剧情不同的是,我还能给孩子读英文、中文故事书,还有参与图书馆为孩童举办的讲故事时段。在加州这里的图书馆里,我遇见许多跟我一样移民过来的亚裔、印度裔等同龄家长,我们一样关心孩子的教育。 虽然大家都带着不同的口音为孩子读故事,但是,这一代的父母比上一代的幸运。我们除了受过高等教育,尽管加州的图书馆藏书虽然以英语居多,但是几乎每家公立图书馆都设有不同国际语种(international language)的阅读角落,供我们阅读自己熟悉的文字。我常常感叹,在家乡时错过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时光(后来都逛商场去了),回想起来让人感到更遗憾的是,和父母少了温暖的亲子互动及沟通的机会。 再后来,想看自己喜爱的书本,人们就只能去逛私营书店或逛书展,这也成了马来西亚华人普遍的“阅读”习惯。因此“传递书香、鼓励阅读”也渐渐成为了书展的号召标语,公立图书馆的角色则远远离开了民众和社区,伫立在城里却没有扮演其该有的角色。 依稀记得在2010年左右,雪兰莪州行政议员欧阳捍华,在当时原本计划在新村推动“流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鼓励孩子们阅读。该计划一度让人眼前一亮,让我大竖拇指赞叹那样一来可以带动华裔家长和孩子一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后来因为经费等问题,“流动图书馆”计划遭到搁置。每每在这里的图书馆想起过去的往事,又重新回忆起那呼呼响的大型空调时,我不禁感叹道:20年都过去了,我们的孩子还是依然商场和购物中心里消磨时光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