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榴梿成熟丰收的时候吧了?我们总爱捉弄外国客人,看他们对南洋果王的反应。
母亲就非常嗜吃榴梿,她在生时,榴梿季节,姐姐每晚带一只好品种的榴梿孝敬她,她百吃不厌。她过世后的忌日如果逢榴梿当造,我们也总会买一只供奉灵前。
母亲来南洋时是已经生了两名女儿的少妇。有人说外地人如果喜欢吃榴梿就是与这个国家有缘,会喜欢这个蕉风椰雨处处红花绿叶的南洋国家,观诸母亲这个说法有点根据。
母亲喜欢这个新的第二家乡,她从来就不想回老家乡。反之父亲时时思念落叶归根,母亲起初敷衍他、最后对他说:要回你自己回,我与孩子留在这里。父亲束手无策。(父母是普通常见的柴米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那类。打老婆是没有的事,父亲看不起对女人动手的男人。我长大后想父亲心底是惧内的,但自我安慰“让步”是息事宁人。)对,父亲不大爱吃榴梿,他说这是三宝公郑和留下的米田共。
一清二白贫农青年
母亲到了15岁都还没有订亲。饶舌人问外公:姑娘这么大了还不找婆家,要留下当老小姐呀。身为乡间地主村长的外公说:我养得起闺女,留她在家多疼几年。实际上外公是很关心女儿的婚事,要为她找一头好人家。最后看上父亲。父亲出身是一清二白贫农青年,外公看得起他是因为此时父亲是南洋回来的番客,代表着“有前途”,还有父亲的父母俱亡,母亲嫁过去不会受翁姑的气。(母亲后来择婿也是很注重这个标准。)还有一点就是———父亲长得相当英俊,即使放在这个年代,他都还是一个好看的男人。很多朋友看了父亲的遗照都说:“嗳,你父亲长得很好看呀。”照片中的他已是50多岁了。父亲有很自然好看的卷发,浓眉高鼻,眼珠是褐色的,真的有几分“混血儿”味。幸运的是我们家女儿都像父亲。
我爱母亲,但也得说她绝不是一位美女。特出的是母亲有一双天生的柳眉,皮肤好,到老来脸上没有一丝皱纹。
母亲说一天外婆特意叫到外面站站,其实是安排让父亲远远的见一见。姐姐问:那你有看到他吗?她说:有,他跟着你外公媒人在一起嘛。
面对闲言闲语
订婚后母亲有一点怨怼,不是门第,是父亲叫她等了太久。订婚后父亲再到南洋,5年后才回来成亲。期间母亲要面对闲言闲语:真的是要当老小姐呀,男的可能不回来了。
结婚一年父亲有了一名女儿再南渡,5年后才回来然后又来南洋。他不是不想带母亲过南洋,是他的岳父大人不充许。
一年后外公去世,父亲立即委托从南洋回去的乡亲把母亲接过南洋。
父亲再也没有想到,他从此没有机会回唐山了,何况他还有一位喜欢吃榴梿要以南洋为家的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