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游目四顾:俄国人的文化贡献

$
0
0
上海带动中国成长,俄罗斯难民作出了贡献。只可惜,俄国人的文化贡献,从历史上抹掉了——— 1922年12月5日。 上海的外国租界正开始装饰圣诞喜庆。 这一天,黄浦江与长江汇流的吴淞口炮台附近,江面突然出现一支俄罗斯舰队。军舰及大水船只30艘,数字比过去上海受外敌入侵时的敌方船只都多。 上海人慌了,以为又是战争。 俄国舰船的炮口封紧,完全没有战意,又派人上岸说明是逃命而来的,要求收留他们。 舰队由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的爱将史达库将军带领。由于俄国王朝已被共产党推翻,这位王朝末将带了一万名属下及家族由俄国南下要投靠上海法国租界。 法国跟俄国王朝有交情,又得当时国民政府同意,收容数千名俄国人,上海就这样多了一份俄国影响。 史达库将军是条好汉,他把带出来的钱财平分给部下,让他们在上海有生存本钱,又避过共产党追杀,自己一贫如洗的,到法国巴黎开德士,也死在巴黎。 洋乞丐与白奴的屈辱 1917年的俄国共产革命,对支持旧王朝的人赶尽杀绝,很多俄国人逃入中国。 1923年,邻近俄国边境的中国都市哈尔宾就涌入了20万俄罗斯人。 听说上海外国租界收容俄国人,哈尔宾及逃入中国北方的俄国人,纷纷南下集居上海。 法国租界收留最多俄国逃难者,当时繁华的法国租界霞飞路,俄国人满街,已经多过法国人。俄国餐厅、杂货店、药局、照相馆和妓院越开越多,上海人埋怨说上海要变成俄国旧都圣彼德堡啦。 后来从各地逃到上海的俄国人,多是生活贫困的难民,流落上海街头,受到中国人卑视,叫这群苦难俄国难民“洋乞丐”。运气好的,当看门守卫,最悲惨的,是年轻又在逃亡中与父母失散的俄国少女,被卖落妓院,当时上海人叫俄妓“白奴”。 为上海添了气质 被共产党追杀的俄罗斯人,当中很多是有教养的专业人士、艺术家,他们落魄到上海,受到白眼冷落,但是,认真的去评估俄罗斯人在上海那段苦难屈辱的日子,其实俄罗斯人在亡命中仍然为上海为中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中国最初的音乐学院,1929年改为音专的,就靠成群投靠到上海的俄国音乐家的指导,启拓了中国音乐的正统教育。 中国的西餐咖啡文化,源于上海霞飞路的俄国餐室,当时,上海的D.D.S咖啡馆,是上海生活文化的象征,带起了中国人饮食社交文化的国际化。台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室,就是由5个俄罗斯难民开的,周梦蝶、黄春明、罗门、侯孝贤都是“明星”常客,到今天,台湾还没第二间文艺咖啡室的评价品格高得过“明星”。 上海带动中国成长,俄罗斯难民作出了贡献。只可惜,俄国人的文化贡献,从历史上抹掉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