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台湾发生一宗震惊世人的血案,是台湾有史以来的第一遭。一名21岁的大学男生在台北捷运车厢内、外以利刀连续刺死4人,伤22人;几天后远在美国也有一青年学生杀了室友、室友的朋友共3人,又以枪当街扫射,伤了好些人。
在台湾,嫌凶的父母当众跪下向死、伤者家属致歉,但没得到死者家属的谅解,而是被怪责没将其儿子教好;美国嫌凶父母向社会大众道歉后,没受到多大的指责。
若嫌凶被证明没精神病的话,面对的将是死刑或长期监禁,嫌凶父母也差不多等于死了儿子,其痛心、伤心应是一样的,还须面对他人的严厉眼光。
暴力动画后遗症
我观看电视新闻,觉得两位嫌凶都有一种戾气,广播员说他们的冷笑和眼神令人不寒而栗。
据说他们从小就有杀人的念头。
怎么会有杀人的念头?那来那么多的恨?
杀人的事在暴力电影、暴力动画片中好像很平常,手起刀落,他人就人头落地;或者持枪向一些倒楣的人扫射,这些人就中弹倒地,多么的干脆俐落,闹市就好像是战场,就不知是不是有“大英雄”勇敢杀敌的快感?这些都不是正常人应有的念头。但这种剧情看多了,就会有潜移默化功能,我们若忽略了这些,怎会没危险?
不暴力的精神病人
其实我见过不暴力的精神病人。我年轻时曾在一家商行工作,很多员工都是大老板、二老板的儿、女、甥、侄,这些人很喜欢宴客,小儿弥月、小儿生日、老人生日、甥侄婚嫁等都是大喜事,店中同事全在被请之列。宴席参加多了,我便发觉一个斯文、从不与人互动的青年,心中甚为疑惑和好奇。有一回和店中老资格的同事阿峰聊天,便问他这事。阿峰说:“很奇怪是不?他是我们大老板的大儿子,大学就将毕业时不知怎的有一天忽然傻了起来,从此一天到晚痴痴的对着书,很爱惜书,举止更加斯文,从不打人、骂人或发脾气、不与他人讲话,还好吃喝正常,做人就不正常,你说怪不怪?”
住新山时,有一天中午我被朋友硬拉去聚餐凑热闹,来客中有一我相熟、曾经是社会名流的人,他还带了个约30岁左右的儿子。那青年沉静不语,举止斯文,对他人没一点反应。他坐定后菜来就吃,汤来就喝,真的“旁若无人”,好像只活在自己的虚幻境界中。散席后朋友老王悄悄对我说:“他父母没给他什么大压力,但他书读多了,到了硕士班时有一天脑筋忽然转不过来,就变成这样了,不过还好,他从不干扰人。”
我这么推想,有潜在精神病的人若在不同教育环境、不同社会风气下成长,就可能塑造出不同的行为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