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在梦里,我来到自小就魂牵梦萦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泰姬玛拉陵!
我们从新德里南行,风尘仆仆200公里抵达安格拉市,转乘马车;那一带不允许旅巴汽车污染,带着既紧张又兴奋心情再步行一段路后,就望到那栋雄伟白色大理石墓陵正散发神圣庄严光辉,我心激动:这一刻总算圆了梦!
历经百年保留完整
环顾四周,墓陵旁的古清真寺,还有整排当年建筑工匠住宿房,历经几百年竟还保留完整,陵前有池正好映入她的倩影,四周绿荫齐整两边石径平均分布,与讲求平衡对称建筑艺术的陵墓相映成趣,如此精心规划彰显古人智慧,隐隐有道中置身其间美感自生。
慕名而来者众,不知何来的一股慑人力量,却令人不舍喧哗,大家脚套白色鞋罩后,轻轻步入,唯恐惊动陵里的魂魄,那被封为“宫殿中最心爱的女人”的阿珠曼德贝侬比古慕的石棺就停放在大厅中央,上有水晶灯直照以示此陵以她为主,另一副棺木伴在侧,那是属于王夫沙贾汗,几百年了,呼风唤雨过了,东征西伐过了,绚丽岁月过了,终候得如斯宁静相守,暮暮朝朝!
两副石棺镶有宝石
两副石棺线条优美,棺盖四周镶有宝石,棺身刻有精致花纹,参观者屏着呼吸,惊艳于白色大理石墙的多姿图案,及那些以特别建筑艺术“硬石镶嵌”入图案里的各色宝石,听说陵内的宝石水晶就近30类,全搜集自阿拉伯、阿富汗、斯里兰卡、中国等国家,妙的是其间有种橙红瑰石,在灯光照耀下还会反射红光,煞成奇谈。纯白的陵墓挺拔,墙上的花纹委婉,回廊处处雕工细腻,引人入胜,可惜内里不容拍摄。步出陵外,门沿两旁刻有大型阿拉伯文可兰经,从上到下都读得清晰,原来其间窍门考究:经文体绩随着高度尺寸渐渐放大,可谓神机妙算!陵墓四周有祈祷台高塔,若非导游指示还看不出每栋皆为向外倾斜12度,以防意外倒塌时击毁陵墓,陵前有池陵后阿穆娜河任她映照容颜,可谓聚灵气之宝地,这汇集了波斯、中亚及印度智慧的建筑风格瑰宝,历经几世纪还风姿卓越!四五百年前的建筑艺术已达如斯鬼斧神工,令人震撼!
实现爱妃临死承诺
遥想当年,国王沙贾汗亲掌总监,动用了印度、中亚工匠2万人;一千多头大象,费了22年岁月及庞大资金,只为了实现对爱妃临死前的承诺,他特选了这从皇宫能眺望到的宝地作为她的墓陵,本想也为自己建座黑色陵墓在旁,没料到老来失权皇位被篡夺,晚年被自己的儿子囚禁在安格拉堡,天天泪眼与心爱的“泰姬玛哈陵”对望直到眼盲寿终,庆幸女儿如他遗愿,把他葬在爱妃身边。泰戈尔曾形容泰姬陵为“一滴永恒的泪珠”,是的,那颗泪是天长地久的刻骨铭心。
凄美的爱情故事活了“泰姬马哈陵”,没人愿再去追究,当时人民处在水深火热,皇亲国戚却何其浮华奢靡;人们也不愿去计算1857年印度暴动时期,陵墙上的宝石被趁火打劫者凿去几许,其实那整栋白理石蒙兀儿建筑穆斯林艺术瑰宝,无须珍宝衬托,已足以馨美旷世。
园里有多对印度新人穿着传统礼服正摆姿拍外景,“泰姬马哈陵”仿佛俯瞰祝福乐当见证月老,在这块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土壤上,她受保护、被尊重、为各民族所爱戴,这世界文化遗产已超越任何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