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异乡情怀:在巴荷迪的日子

$
0
0
我当然不会忘记撒马尔罕(Samarqand)的巴荷迪(Bahodir Bed and Breakfast)。 那一张长桌,从落脚首夜的人烟稀落,到我离开之前的笑语满盈。无论晨昏定省,凉凉的风与空气老是在庭院裡似鸟儿啁啾小孩嬉戏,舒服得让人想就这样赖在木床(Takhta)上,甚麽都不做。管他雷吉斯坦广场的宏伟壮观,管他比比哈农清真寺的故事,管他其他有的没的景点。 陌生却亲近 停留撒马尔罕的日子裡,巴荷迪来去的旅人像一大家子的联合国人员。除却一宿安眠,旅舍的偌大庭院与长桌也成了大家交流的地方。彼时巴荷迪没有网络供应。没人刷屏,甚至没人开着手提电脑。人与人之间即使陌生却容易亲近。 9月末,乌兹别克的秋。晨间的空气缭绕着清凉的气息,沁入鼻腔流入胸腔里,循着血液带到脑———登时醒了。在庭院的长桌边坐下来,年轻主人随即递上当日的早餐。一壶茶,一杯优酪,一包Nescafe或茶包,两小片面包,一瓣馕,附加一小块牛油、两小片乳酪与腌肉切片,和一碟主食。通常是一碟似小孩吃的米煳,偶尔是甜甜的米粥。即使变化不多,却足晌味蕾,让我在撒马尔罕的一天总是以饱足开始。对于自进入中亚后拼命省钱不舍得吃喝,一大片馕可以分开好几天吃完的我而言,那附加在宿费里头的早餐几乎是我每天快乐的泉源。 老是吃饱了出门,午后艳阳大洒的时候又回返阴凉的庭院裡休息。巴荷迪的清早与夜晚总像一场热闹沸扬的嘉年华会。唯有午后时分,我方觅得一隅清静,在庭院裡享受静谧时光。一如我敞开心扉享受着那些在长桌上对食物的赞美、各个旅人分享在中亚的经历;那笑语喧嚣和各式腔调的英语。 齐聚长桌各说话 彼时,我喜欢搬出笔记本、一本厚厚的快要读完的《灵山》、MP3、笔。盘腿坐在木床上,听着音乐写着字。细细地将一日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偶尔日本旅人浩平提早回来,两人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然后我停下了笔,一直聊到天光散尽夜幕降临,巴荷迪的庭院又渐渐地热闹了起来。从首晚的只有我们4、5人霸佔了一整张长桌,陆陆续续地又来了其他旅人。意大利、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日本、马来西亚,成了一个小小联合国。 我们齐聚长桌,各说着话,却又不至于冷待彼此。然后主人一个一个地上菜。和早餐一样丰盛,还多了中亚式沙拉和清甜西瓜。某日适逢年轻主人26岁生日,还每人附送蛋糕两枚。那也恰是长桌第一次被填满。甜腻软滋滋的蛋糕溶入了口里,笑语与甜也同时定格在脑海里。 真心融入旅程 中亚行旅期间候,我很少有敞开胸怀大声欢笑的时刻。但旅途一直行进着,来到了撒马尔罕,好似被治好了。少了忧郁、自我封闭,开始真心融入旅程。我想,我是幸运的。就在对的时候,遇见了许多对的人,于是我对巴荷迪的记忆更甚于名城景点。 或许漂泊的时候,不晓得归期何处的旅程,哪裡给了你家的感觉,你就会特别记得她。旅舍主人的亲厚、可爱的旅人们,再加上肚子被温热填满。于是巴荷迪常常给我一种“家”的感觉。 即使只是数个晚上。 把心留在了巴荷迪 再后来,我把断断续续读完却懵懵懂懂不了然的《灵山》留在了巴荷迪。留下了兀自强说愁的字眼。然而那裡有我的欢乐时光呢。 3年了,我偶尔依然会想起在巴荷迪温暖欢笑的时光和味蕾的记忆。或许真的不为甚麽。就只是恰好我敞开了胸怀,欣然接受孤单行旅中的每一段遭逢,不再时时为下一站烦忧。而巴荷迪又恰好如斯亲切,迎来了一堆亲切的旅人们。人生,就是那麽恰好。 注:巴荷迪(Bahodir Bed and Breakfast)是撒马尔罕的一家旅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