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原住民:发展失衡 文化变质

$
0
0
原住民,总有着谜一般的历史是文字无法尽述的,惟在现代化发展洪流的进攻下,属于原住民的完整的灵性已不复从前,其文化特色、社会组织、语言、饮食、服饰、工艺、歌舞等,只能在先人口传的母语、传说、故事、歌谣、谚语、格言中,让新生代用心的琢磨和受那灵性的精髓和领悟先人历练岁月的文化传承。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信仰的转型与改革,原住民的泛神信仰与崇拜的传统文化已不复从前,取而代之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为中心信仰,而每年以伊班族(Iban)和比达友族(Bidayuh)原住民庆祝的达雅丰收节(Gawai Dayak)之意义,也与传统的意义不大一样。 在乎祭拜细节 年轻的伊班族伊莉(25岁)表示,祖父或更早以前的丰收节(6月份),在乎每一个祭拜的细节,如主祭司会杀鸡祭神,以感谢丰收之神在过去一年给予族人的丰盛收割稻米,并祈求来年同样的丰收连连。 “族人都会从各地回到村庄的长屋,共聚一堂的相聚与晚宴,并会在午夜零时进行迎接神明的仪式,接着共享族人自酿的传统米酒(Tuak)祈愿长寿,节日跟着便进入狂欢状态。” 伊班族庆祝丰收节长达一星期或更久,其中活动包括运动会,让老少妇孺一同参与各种不同的运动节目,如拔河、划船、串珠线等,接着一入夜便是狂欢的唱歌、跳舞、畅饮至天明。 传统色彩变质 原住民非常欢迎外人参与其盛,而当你身在长屋之中,喝了第一间长屋的米酒,则必须接着每一家每一户去拜访,并接受他们端来一杯接一杯的米酒,辣、甜、苦、涩味道不一,皆因各家各户制作米酒的时间不同,发酵的时间也不一。 不过,伊莉也说,随着现代化的转变,近代的丰收节不再拥有传统的色彩,尽管庆祝丰收与祈福来年丰收的主题相同,但更多时候,主要意义在于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长屋团聚。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