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时,就是迟到,迟到是华社的老毛病。
宴会的时间定在7点,往往延长到8点,有些人到了9点才姗姗来迟,悠哉闲哉,似乎不会因为迟到而感到不好意思,找个座位,坐下来,大吃大喝,不亦乐乎!
大人物迟到有理,几年前,曾经出席一个婚宴,这个婚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叫它迟到的喜宴。忘不了的婚宴,不是因为宴会给我们吃的菜肴是砂拉越名贵鱼“忘不了”。而是忘不了婚宴主持人姗姗来迟,搞到大家饥肠辘辘。
喜宴劣习
婚宴的喜帖上写明7点半准时入席,“恕不介催”。宾客们在7点左右已经陆陆续续到来,大家心里有数,华人的喜宴的劣习,约定7点半开宴,非到8点是不能上菜的,可是,到了9点,整个会场几乎都坐满了人,婚宴还没有开始,菜还未上来,还在等什么?
同桌的宾客开始有怨言。
“早知道要等这么久,我迟一点才来。”
“肚子都快饿扁了,为什么还不上菜,还在等什么?”
迟到是惯例
“华人这种坏习惯,真要不得,改不了。”
怎样改,改了几十年,还是在改,从7点半改到8点,甚至9点,迟到是惯例。
“到底出了什么事?我从来没遇到这么迟没开筵的婚宴。”邻桌也在议论纷纷,喜宴变成巴刹,大家东张西望,望穿秋水,只见主人家如热锅上的蚂蚁,走出走进,坐立不安。
“拿督,你出来了吗?
9点多了。”主人家低声下气,其实快要按捺不住了,无奈人家是拿督,不能不恭敬。
大家私下打听,原来婚宴主持人还没到,没有主持人,这个喜宴如何举行?大家只好耐心的等待。所我以把它叫做迟来的喜宴,等呀等,大人物终于来了,大家鼓掌欢迎。
史说〈留侯世家〉,叙述圯上老人黄石公与张良相见的故事。话说有一天张良到下邳的桥上散步,这时,在一个老人走到张良面前,故意把鞋掉到桥底下,对张良说:“喂,青年人,把鞋给我捡起来。”张良一看老头子年纪很大,就强忍下去捡鞋。
老人接了鞋说:“给我穿上!”
张良便蹲在地上给他穿上了,老人笑一笑就走了,大约走了一里路,又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你是个可造之才,5天以后的黎明,和你在这里相会。”
到第5天的黎明,张良到桥上一看,老人已经在这里等了,他很生气的申斥张良:“和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要迟到?”说完就走了:“5天以后再在这里见面。”
第5天凌晨,张良再赶到桥上,可是老人早就先到了,又很生气的说:“你为什么会迟到?”
说完又走了:“5天以后要比这还要早就来。”
第5天还没到半夜,张良就跑到桥上,过一会儿老人来了,很高兴的对张良说:“青年人作事应当如此。”
早起的鸟儿
老人拿出一本书给张良:“你读了这本书,可以给帝王当老师,你10年以后就能成功。”
张良仔细看,这本书是〈太公兵法〉。是周文王的军师姜太公写的兵法。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庄子的寓言〈抱柱之信〉:“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到底女子迟到呢?还是失约呢?耐人寻味。这篇寓言寥寥22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悲剧,有人物、有场景、有情节、还有高潮,堪为我们写极短篇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