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血液检查,很多人都懂,但很多人也不懂。对许多人而言血液检查就是验血,而本身的责任就是坐定定被抽血,然后等报告、拿报告,只要报告上没有荧光笔的痕迹,身体健康状况就是“A”。其实,血液检查的复杂要比抽血多出许多。
以一般实验室、诊疗所或医院提供的基本血液检查而言,就涵盖不少于60种测验项目。常见项目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蛋白质;类脂物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等。若有特别需求,或依据个人健康状况,另外还有数十种血液检查项目,例如:侦测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殊抗原等等。所以说,一滴血就能知道个人健康状态,一点也不为过。
尽管血液检查如此伟大,检查人士却只参与抽血及拿报告环节,中间其重点所在———血液化验,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儿?今日就来了解。
血液检查3步骤
本地医疗中心实验室经理佳慕娜(Jamuna Jairaman)说,完整的血液检查可分为3个部分:化验前,化验及化验后。
化验前:抽血。
化验:血液进行化验,通过特别处理和电脑分析,解剖血液中各成分。
化验后:报告出炉后,交由医生向顾客分析内容。
基本了解各家实验室
“病人和医生只涉及前后两部分,而实验室研究人员则负责操作化验部分,这个部分的程序和工作也特别复杂,若操作出错或研究仪器发生故障,都可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反应。”
所以,选择前往哪里检验血液时,病人应该对各家实验室有基本了解,比如该实验室是否采纳任何内部管理机制,从而衡量实验室的化验准确度等。
“因为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研究人员工作手法和仪器零故障操作。血液化验需要有细心的研究人员和先进的仪器互相配合,人固然会出错,机器也会有发生故障的时候,但现在国际上有很多特别为实验室而设的内部管理机制如Six Sigma(减低工作错误的管制工具),都能有效降低化验出错机率。”
她透露,国内许多实验室也开始采纳这些国际标准内部管理机制,化验结果准确度也可媲美国外著名实验室。
除了研究人员必须坚守职责,病人在接受血液抽样时,也必须完全配合,才能确保整个血液检查顺利完成。部分血液检查项目必须在病人提前禁食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准确结果,因此在接受检查前,病人应向医生或医护人员了解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假阳性反应”。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抽样时,必须确保使用的试管没有受到污染。
●血液检查前,该做什么?
验血前,并不需要做任何特别准备。但部分试验要求接受测验者在接受测验前禁食至少8至12小时,此外,在做一般身体检查配套时,医生也会让接受测验者在前一晚禁食(不进食任何食物,只喝白开水)。另外,确保自己在前一晚有睡眠充足,不至于隔天出现异常性身体状况,如血压飙高。
●血液检查时,该做什么?
抽血程序:利用针管从手臂(或其他身体部位)静脉中抽血。有时候也通过指尖扎针取血。
正确和安全的抽血步骤:1.医药人员会在你的手臂上端系上一条绑带,或让你握紧拳头。这是因为手臂在用力时,可使到静脉突出,针管容易插入。
2.一些人对抽血恐惧,部分可能与“针管恐惧症”或害怕见血有关。若有这类问题,在抽血时可借用与他人说话或视线转移,来消除恐惧。
●血液检查后,该做什么?
当针管抽出后,医护人员会用一块棉花或胶布盖敷于伤口上,用于止血和预防红肿和淤青。
常见的血液检查可引起的不适症状是伤口疼痛、红肿和淤青,一般并无大碍。
一滴血知个人健康佳慕娜坦言,血液检查结果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研究人员工作手法和仪器零故障的操作。
潜入实验室……
完成抽血程序,转身准备离开时,此时,被抽出来的血即将经历一个“数字化”旅程。此时,一同进入血液样本实验室了解:这是离心分离机(Centrifuge),可快速转动以分离血清。并不是所有检验的血液样本都需经过这个步骤,如全血细胞计数,但若要检查促甲状腺激素,则需要提前进行此步骤,因此只有装有血液样本的“黄帽”试管(血清分离管,Serum-separating Tube,简称SST)才会被送入这里。
★承装血液的试管学问大!
早在血液样本被抽取后,医护人员便将血液样本分门别类,根据不同检查项目的需求,将血液分装入颜色各异的“帽子”试管内。研究人员一般用颜色为试管命小名,如“黄帽”、“红帽”、“绿帽”、“蓝帽子”、“粉粉红帽”、“灰帽”……别伤脑筋了!尽管帽子多,但试管基本分为两大类:一,含凝血剂;二,含抗凝血剂。
“黄帽”和“红帽”都属于第一类,含有凝血剂,使血清分离血液的作用———即是将血浆从血液中排除,并将凝血因子排除血浆,主要用于血清测试。而“绿帽”、“蓝帽子”、“粉粉红帽”、“灰帽”
则含有含抗凝血剂,常则用于全血测试,因为检查血球所以含有抗凝剂让血液不凝固。
验血到底验什么?
血液检查不仅能让我们获知血液状况,也能用于检查括器官功能,以及侦查疾病。无论如何,仅仅只是血液检查,医生并不能准确诊断疾病和健康问题,若血液检查结果出现异样,医生一般会建议病人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血液检查的功能包括:
●测量器官功能:包括肾脏、肝脏、甲状腺和心脏
●诊断疾病和健康状况:包括癌症、HIV/AIDS,糖尿病、贫血及心血管疾病。
●检查是否有心脏病危机
●检查正在接受的药物治疗是否有效
●检查血栓的程度
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
1.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简称CBC)
全血细胞计数是最普遍血测,可用于侦查血液疾病,如贫血、感染、血凝固问题、血癌、免疫系统疾病等。
全血细胞包括: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球密度、平均红细胞体积。
2.血液化学分析/基础代谢检查(Blood Chemistry Tests/Basic Metabolic Panel)
基础代谢检查是一组测量血液中不同化学物质的检查,通常是从血浆分析中获得结果。基础代谢检查能够给医生知道关于你的肌肉信息(包括心肌)、骨头和器官(如肾脏、肝脏)。
其包括血糖、钙质、电解质和肾脏功能测试。一些测试需要病患在检查前断食,一些则无需。在检查前得向医生了解检查所需的准备。
3.血液酶测试(Blood enzyme tests)
血液中的酶的功能是控制身体的化学反应。
各大实验室都有提供多项关于血液酶的测试,其中测试血液酶最主要还是侦查心脏疾病,包括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测试。
肌钙蛋白是帮助肌肉收缩的重要蛋白质,当肌肉或心脏细胞受损,可导致肌钙蛋白流失,导致血液中肌钙蛋白指数增高。一般而言,心脏病发时,患者血液中的肌钙蛋白成分也更高。因此,若你感觉胸痛或有心脏病迹象,医生会建议你做肌钙蛋白测试。
此外,当心肌受损就会释放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曾有过心脏病发的患者其血液中会含有高量CK-MB。测试血液中肌酸激酶指数,越高则不是好事。
4.心血管疾病危机血液试验(Blood tests to assess heart disease risk)
验血配套中的脂蛋白测试主要用来侦测你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有多高,该实验主要测试中胆固醇含量。
测试呈现的信息包括: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LDL):或大家更熟悉“坏胆固醇”,是造成动脉中胆固醇堵塞的罪魁祸首。
●高密度脂蛋白(HDL):也被称为“好胆固醇”,这种胆固醇可帮助降低动脉阻塞。
●甘油三酯:是一种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
不正常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指数,则表示你有更高机会发生心血管疾病。
5.凝血测试(Blood clotting tests)
主要测量血液中可影响凝血过程的各种蛋白质。不正常的测验结果有两种含义:一,有出血危机;或二,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的危机。凝血测试也是监督长期服用抗凝血剂如Warfarin和heparin的人士的工具。
注意事项
常规血液检查常常引起误解和不必要的焦虑。在使用自动分析仪器,如顺序多项分析(SMA)作集中血液检查时,常出现假阳性结果。研究发现,选择12项检查(SMA-12)的人中有半数,选择20项检查(SMA-20)的人中有三分二者至少出现一项假阳性结果。由于医生很难肯定某人的检查结果是真是假,因此出现异常结果者通常需要接受进一步检查或重复复查。
血液检查结果正常值是根据健康人群的平均值,设定一定范围的参考值来表示,95%的健康人士都在这个范围内。检查结果或许根据不同实验室也可能出现变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