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邢广生老师耗尽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并非枉然,今天那些“曾经”的学生站在她面前,当初散播的爱与关怀种子,如今已茁壮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学生成就最大安慰
刚步入90周岁的邢广生,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是杰出的教育家,曾荣获第5届沈慕羽教师奖。
为了纪念邢老师的传奇一生,祝福文化中心出版《杏坛芳草———永远的老师邢广生》一书,并在较早前举办“两代老师的真情对话———芳草碧连天的故事”讲座会,特别邀请了由邢老师亲手栽培的其中两位得意学生———华教斗士陆庭谕和另一位高足陈达真展开一场“回到过去”的对话。
资深媒体人兼祝福文化总编辑萧依钊述说当初出版该著作的原意。在还未真正认识邢老师前,她经常在讲座会上看到她,其好学精神和优雅的言谈举止吸引了她的目光。一次的会后,她走向前询问邢老师:“您怎样回家?”老师回答:“我的学生来载我。”
难能可贵师生缘
在她的认知里,“学生”应该都是较年轻的,可是当她亲眼看到邢老师口中的“学生”时,惊讶他们都是白发苍苍、上了年纪的长辈!而且,他们之间的交流流露出学生对老师的一份敬意。当时的她心想:“这位老师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
从此,她们结下了友谊之缘。
萧依钊与邢老师的关系越密切,越发现更多难能可贵的师生缘。邢老师是大家闺秀,十指纤纤不沾阳春水。有一次,老师的佣人离开一个月,伙食全由学生包办,每一天的每一餐都有学生送饭菜给她、替她打扫房子、接送上下等等,就连搬家也是由一群六、七旬岁的“老学生”代劳。
“学生对老师好,我相信是老师对学生好的回报。还记得她曾到报社找我,想找一个药方的剪报。询问缘由后才知道,原来一位学生的孩子生病了,她想找出那个药方给他。由此可见,她不只是关心每个学生,也关心学生的家人,这份难得的师生情实在罕见。
【好老师基本条件】
当担任主持人的萧依钊向邢广生提问“为人师表如何称得上是好老师?”时,邢老师马上站起来说:“我还是站着说好了,教书都站惯了,坐着就说不出话来。”
她指出,好老师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第一,品格修养。韩文公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是最重要的事,与品格修养息息相关。
“教育有多种方式,我特别注重身教和言教。言教远不如身教有效果;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的品格不好,学生的品格也一样不好。”
第二,爱心。她认为,爱的教育并非不打不骂学生;有时,教师也必须责备和惩罚学生,但需视学生的各别差异。
“有的学生是不可以惩罚的,特别是女生,她们可会恨你一生一世啊!男生则比较‘大方’,多数都不会记恨,哈哈!爱心不是不打不骂,而是要懂得施与关怀,真心的爱护他们。”
第三,耐心。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力、兴趣都不同,故不能使用同一种教导方式,因材施教方为上策。
“我认为大马教育制度并不理想,因为校方和家长非常注重考试,以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考试分数不能判断一名学生的价值和素质,教师的耐心教导主要是帮助学生达到学术和品格上的平衡发展。”
对鞠躬要求严格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
邢老师对此美德特别严谨。在师训学院任教时期,她对新生的鞠躬“诚意”要求严格,见学生鞠躬得不好,她会严厉的说:“站好来,好好的鞠躬!鞠躬得不好就再来一次!”
“不是说我这个人有什么特别值得学生尊重的地方,我很平凡、很渺小,但我为师的身份和地位,学生必须给予尊重。如果他们连自己都不尊重教师,以后当上教师后,怎么期望学生尊重他们呢?”
邢老师坦言自己的确较严厉,而且给了学生不少压力;但这一切的背后,她是希望他们踏出社会以后,阻力会小一点,做事情会顺利一点。
陆庭谕:一罐美禄改变生命
陆庭谕与邢老师之间的师生缘从一罐美禄开始。
想当年,他来自新村,也就是50年代早期的“集中营”。由于父亲被扣留在哥打丁宜的集中营,所以他们被逼搬迁,从有房子到没有房子,只能找个地方在一间极其简陋的房子落脚。
当时家境清寒,他只能选择到免费的高师班就读,那时也正是家里的多事之秋,不顺畅的事情一波接一波。
有一天,邢老师送了一罐美禄给他,令他感激万分。她知道他家里面对的困境,就安排他和她的家翁会面,并得到了很大的帮助,改变了他的一生。
“我非常感谢邢老师给予的关怀!从一罐美禄开始,我的生命随着改变。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她当初给我的恩惠所得。经师不易得,人师更难求;生我者父母,教养我邢老师!邢老师是我一生的学习榜样。”
陈达真:无私奉献产生敬仰
华总思想与革委员会主席陈达真博士在会上盛赞邢老师在教育生涯的无私奉献。儿女爱父母,父母爱儿女是有条件的,因为彼此间有密切的血缘关系;然而,师生之间的爱却是毫无条件的,无条件的爱才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邢老师曾在坤成女中教导我心理学。她深具中国文学修养、学问渊博、优雅得体,且声音富有女性优柔的磁力。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她也与学生分享课本外的知识,令我们获益不浅,同时也对她产生了一颗敬仰之心。”
“现年90岁高龄的邢老师,声音依然清晰嘹亮,语调快慢有序,语音轻重掌握得刚刚好,言谈举止更是教师们应该学习的典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这句话来形容我们对邢老师的爱戴最恰当不过了!”
银发学生感激之言
●朱桂容
我是邢老师所教过的学生中最年长的。老师的出生年份是1925年,而我是1929年,她才大我4岁而已。
邢老师给予我们的教导不仅是课本知识,同时也指导我们待人处事之道。此外,她总是在出国旅游时不忘带回手信,送给经常保持联系的同学们。那些手信物轻情意重,不是金钱可以衡量,老师这份热情和爱心常令我难忘又感恩。
●李金桦
约8年前,邢老师已80高龄。当她得知其中一位学生患了严重的疾病,坚持要跟我们前往探访,还带上一些药和书籍鼓励他。
有时候,她知道哪位学生的孩子身患疾病,在报章上看到相关的药方会剪下来,托我交给他。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的爱戴就想爱戴亲生孩子一样。
●林青
邢老师的爱和温情令我很感动,宛如一名称职的母亲。她曾是我的历史课老师,我非常仰慕其品格修养和渊博学问;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那铿锵动人的嗓音,影响了我的未来职业取向。
中学毕业后,我考入广播电台,当播音员约逾10年。在1980年,我担任广播话剧组的导播,当时需要找一位口操标准华语的广播剧演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邢老师。我马上上门拜访邀请,她也爽快的答应了。从此以后,我和老师的关系就更密切了。老师有需要帮忙的时候,我都会义不容辞的给予帮助。
●黄月玲
邢老师的言教和身教令我深深受益。以前在学院上课时,偶尔会觉得有点闷,但一到邢老师的课,不知不觉就会被她优雅的姿态和清晰嘹亮的嗓音吸引。
其实,我的华文只有小学程度,后来到师训学院上课后,我报考中六的华文,居然考获A1!我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毕业后,我与老师也经常会面,她告诉我:“无论你以后去到天涯海角,记得也要来拜访我。”,所以到现在我一直都跟老师保持联系,也以身为她的学生为荣。
祝福文化新书:《杏坛芳草———永远的老师邢广生
认真翻阅她的生命史,沿途走来的奇境异景,足以引领我们走进滔滔而逝的时光长河中,再砌一幅真实的历史拼图。
90岁的她生长于乱世中国,命运浪涛将她送来马来半岛,以坚毅不屈的身姿,汲汲灌溉知识养分,成就自身为“永远的老师”,并且与学生们谱写了芳草碧连天的动人故事。
她的一生中有不少知交,皆是驰名世界的文人雅士,如中国女兵作家谢冰莹、学者苏雪林、张爱玲之母黄逸梵、滿清皇亲景嘉等等。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笺,将揭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温暖情谊。
邢广生,这位既平凡又伟大的女教师的传奇一生,你又岂能错过?
书籍订购:03-77338864,电邮:bestwishes8864@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