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第一堂课,郭温和老师从一横一竖细心地指导,而我拿起毛笔时那种战战兢兢的情境,至今历历在目。当时我这高龄学生心里产生莫大的抗拒,又不是不懂中文,自认硬笔书写还算有点水准,干嘛要从最基本学起?如果要学到有能力书写对联的时候,恐怕我的头发全都白了!
郭老师虽察觉我心中的疑虑,却未加以理会。可能以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叫苦连天的情况早已见怪不怪。这样的学习方式维持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老师跟我说起了齐白石老先生的生平事迹。白石老人,不就是中国近代书画大师吗?就算我对书画的认识再浅,也不会不知道齐白石的大名。
视齐白石为偶像
在老师细说之下,才知道白石老人是从50岁才开始画画的,在此之前他是一名木匠,靠木刻雕花谋生。我当时不禁沾沾自喜,居然有人比我还迟起步,而且还是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从此以后,我就立定主意视他为我一生追随偶像。
后来,我愈来愈投入书画世界,偶尔上课时遇到困难,就会翻开白石老人的作品集来调剂一下心情。他运笔缐条老辣,画面却略带童真,在泼墨写意的同时,精湛的工笔又令人叹为观止!我在班上常常自嘲,说白石老人是1957年9月逝世,和我的出生日期相差不到两个月,估计他是投胎到我身上,不过因为时间仓促,转世过程出现错误,所以在我身上所能看到的只剩下:运笔(其实谈不上运笔,说动笔比较贴切)线条稚嫩,布局总是率意鲁莽,至于泼墨(根本学不到怎样泼)却过分认真,粗糙的“功”笔令人惊心胆跳!最后也只能感叹:“岂能尽如人意!”
临摹白石老人对联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些优点,我所拥有的优点可能就是“死缠烂打”。经过12年的磨炼,我终于临摹了白石老人这幅对联〈仁者长寿、君子让人〉,而且我的预测也很准确,我头发真的白了!“吾妻五七”义卖会那天,我怀着舍不得的心情呈现这幅对联,并寄予厚望,谁知道它竟是少数未获得青睐的作品之一。是自己学艺不精吗?有些同学安慰我说嘉宾未必懂得篆书,北京的子卿老师则认为这是天意,长寿应当留给自己。说得也是,无论如何,我能把这幅作品留在身边是我的福气。
去年底,在北京机场的书店买到这本《齐白石艺术日历》,如获至宝。多年来我都会在一月份雄心勃勃地定下一年大计,但是记事本无论多精美,下场都会是一样,总捱不过一个月就被冷落一旁。今年,我答应白石老人每日都跟他“约会”,用心去读完他365幅画作。这是我对偶像的承诺,也是送给自己的一份新年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