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唐诗有更深的时代意义,作者是在一个朝代中当过公务,深入过政治、军事、经济,也体会到民生真情的时代精英知识分子,尤其特殊的,是作诗的作者,大多数在仕途官场上遭遇挫折。
我接受的唐诗教养,从中学到大学,讲唐诗的教师学者,都把唐诗扣锁在中国文学的框子内,大家读唐诗,于是视唐诗为一份丰富文学遗产。
唐诗,的确是中国文学一份非凡成就,不过,只当是文学来欣赏,未免太过浪费唐诗的价值。
唐诗,仍然流传及可以查据的,多达5万5800首。诗人3500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之中,最多文人也最大量作品的时代。
讲唐诗的或重探唐诗内容的后世文人学者,缺少了一份重要的说明,只当这群文才思想贤士是诗人,尤其令今天的唐诗读者误以为唐诗的作者是凭写诗生存的纯诗人。如此错觉,大大折扣了唐诗的全面效应,也等于给这笔非凡的遗产蒙上了一层遮膜,阻挡着唐诗更深厚的广大意义。
借诗文向时代控诉
唐诗的作者,不是今天我们认识上的专业作家也不是以诗文为生的文人。
在那个时代,还很少有人是职业作家,更不可能以写几行诗就能在经济上糊口养家。
唐诗的作者,他们几乎都是官员。李白,是翰林供奉、杜甫当过吏司、白居易官至刑部尚书、高适是节度使。几乎每一个诗人,都在当时是公务员,而且大多数经由科举考试及格,凭这份官认的学历,谋取一个官职、写诗创作是业余的文化成就。
分类上,唐诗可以分出季节、旅愁、人生、友情、离别、自然赞叹、年、月、酒等多项。内容表面看是感慨的抒发或对事物的见解,以文学来解读唐诗。唐诗的价值就止于此。其实,唐诗有更深的时代意义,作者是在一个朝代中当过公务,深入过政治、军事、经济,也体会到民生真情的时代精英知识分子,尤其特殊的,是作诗的作者,大多数在仕途官场上遭遇挫折。他们写下的简短诗句,根本就是他们无法在官职或政治上施展的壮志在受到打压之后的控诉。唐诗充满了对当时的批评及抱怨,唐诗不止是文学成就,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映。
把真相藏在诗之中
读唐诗,多被文字中的伤感左右,当然文学性重于社会性,尤其唐代诗人多是旅人。他们离乡背景的经历,环境刺激了创作,即使是抒发一时内心的感怀,表面读来,也充满了旅愁。
像杜甫,他后期作品,离不开老病、愁时与望乡心情。其实,大量在旅途中写下的诗作,即使充满旅人内心无奈的愁怅,他真正要说出的,是对政治的批判,对战争与民生的个人见解,也是对历史上评价非凡的他所处的盛唐时代的鞭鞑。
读唐诗,单是从诗作中的旅愁情怀,就能看到史书中遗漏或故意掩盖的另一面时代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