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世界总是矛盾,进入减肥时代,肥胖却又全球化,疯狂恶性减肥者众多,肥胖指数飙升者更多,影响着每一个人、家庭、社区、国家。逢年过节,人们更加理直气壮地吃喝玩乐,暴饮暴食,仿佛“复仇”或“弥补”平日的自律与抑制,或强词夺理地纵容自己“不吃哪有力气减肥?”
劳力时代,资源匮乏,过年大节才有一桌丰盛,肥胖也不来敲门;富饶时代,几乎365天都在享受丰盛,没有暴饮暴食的理由。若要新年新希望,唯有健康无价宝。
1980年代之前,贫困和饥饿是全球最严重的问题,体重超重人口不到100万;1980年代以后,当世界各国纷纷追逐资本主义的脚步,迷恋于创造经济奇迹,自傲于迅速发展的繁华文明,肥胖却取代了饥饿,营养问题成为欧美国家的主要问题。
如今,全球体重超标的人口却飙升到16亿之多,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数,比之前增加了20倍!人们一边聆听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不断重复的警告,肥胖却讽刺地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文明病之一。
肥胖者总被标签
面对肥胖,大部分人长期被灌输“吃太多”及“缺乏运动”等简单化及片面性的说法,继而鼓吹许多似是而非的新饮食价值观,而肥胖者总被他人标签,并且怪罪自己贪吃和不爱运动。
群体肥胖问题,不是单方面形成,也不可能靠个人或一小撮人而扭转乾坤。事实上,肥胖并不绝对和贪吃、不爱运动挂上等号,大部分时候,个人习性和定力并非关键,更不是林林总总的商业宣传、各门各派的论调鼓吹,就能将一切导回正轨。
政策影响饮食和运动习惯
《世界是肥的》作者巴瑞鲍勃金多年来积极研究美国人的饮食行为,深入探讨人们的饮食模式、趋势、社会人口因素与肥胖间的关系,注意到时代变迁导致人们的生活形态大幅改变,加上科技精进,五花十色的广告充斥,甚至国家政策的颁布,种种影响深化了人类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生活在一个超重的世界,而真正导致肥胖的关键,或许和个人饮食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来自一些有心人士的共犯结构。
绝非危言耸听,书中是在六大洲跟踪研究肥胖原因,历时30年、涉及美国人、中国人、巴西人、俄罗斯人、菲律宾人等的严格调查后,才发现及确认“这世界许多不合理的事”,比如,在印度,买一瓶可乐的价格,比卖一瓶水还要便宜,于是人们宁愿选择糖类饮料;再如中国,电视普及率比10年前增加30%,于是电视节目和广告影响人们的饮食方式,同时也降低了运动的频率;还有美国,政府长期对农民补助大豆和玉米,导致猪肉养殖成本下降,直接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
贫富肥胖因素不同
人们可以简单地将发展中国家的变化,归咎于全球化发展,而有些变化确是人们所期望的,比如收入提高了,食品变得丰富了,工业机械化让人们省却许多劳力,没人愿意或需要再干体力活,身型也随着越来越轻松安逸及富饶的生活而增加尺码。
以前,肥胖或许是社会财富和地位的一种表征,所谓“富得流油”、“脑满肠肥”,但在现今,却不再是富态的象征,而是健康风险和全球公共问题。
全球化时代,促成了饮食文化大革命,颠覆了不同环境的饮食配方和习惯,也让人们进入肥胖时代。现代食物体系的确立,与现代食品工业在全球范围的扩散,成为今时今日肥胖全球化及年轻化,甚至幼童化的主要推手。
世界是平的,也是肥的,但不是每个国家的肥胖,都是同样理由和原因。鲍勃金认为,墨西哥人发胖的主因之一,是过度摄取可口可乐等软性饮料,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肥胖导因,则是现代市场机制下,丰沛的植物油供应。再来,富人有富人的肥法,穷人有穷人的肥法,前者因吃太多、好逸恶劳而变胖,后者则因资源匮乏和经济能力偏低而只能消费低廉而不健康的垃圾食物。
发展付出代价
二战以来,西方国家的生活营养方式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则在1980年代以后,走上同样的路,作者一再强调“发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从农业时代到今天,人们的生活看似大大提升,其实只是片面的景象。
世事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利与弊。农业发展带来世界几大文明的兴起,狩猎时代的多样化饮食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仅仅依赖几种农作物的饮食方式,伴随着的是饥荒和疾病的增加。
近年,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广泛而迅速地改变人类生活,从工作到家庭到生活,都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全球化让人们能够接触世界各地不同的观念、人群和产品,却也用健康和经济为代价,造成全球肥胖症。
必须远离食物风尚
肥胖问题变得普遍而棘手,以致人们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鲍勃金以其在美国和印度处理贫穷和饥饿的经验提出意见,微小的个体要改变大情况虽不易,却也能实现重要的改变,只是时间问题。
在他看来,如果世界是肥的,人们所能做的,不多却也不少,“减肥”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于“不能吃什么”,而是“该吃什么”,人摄取营养素的总量是有限的,多喝水就会少喝可口可乐,多吃蔬菜就会少吃甜甜圈,父母与其打骂、禁止孩子吃洋芋片,不如多在家里放一些高纤维的蔬菜条。
不容易的是,人们从书籍、媒体和其他来源获取的食物相关资讯,就像是混乱的杂音,这些时刻提醒人们选择有益的食物的资讯虽然有用,却也让人泄气,太多原因导致人们无法真正理解食物。
资讯让人远离食物真相
食品公司和保健食品产业不断地推销各种添加营养物质的食品,或是添加防癌和防心脏疾病、号称有助于长寿的食品。
鲍勃金直言,林林总总的资讯让人们离食物的真相越来越远,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东西,哪些食物混合在一起对我们的健康有益或有害。
“我们必须远离食物风尚,否则只会带来更多坏处。”
【阅读以外】
肥胖全球化,我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卫生部关注的健康问题,不断推行各种醒觉活动及实施涵盖商家到个人的限制措施,减少摄取过度的糖和盐分,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
我国人民的痴肥情况以惊人速度增加,从1996年的44.4%增至2011年的59.1%,提高15.1%。
2011年全国卫生和疾病调查,我国约有260万人肥胖,同时有47万7000名18岁以下的人,体重超标。
超重问题逐年严重
国际发展及救援组织乐施会(Oxfam)的调查报告则进一步指出,我国在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肥胖组别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六名,约有260万名18岁以上的大马人患上糖尿病,预计到了2020年将达到450万人。
2008年的一项调查则显示,我国有12.8%的小学孩童有肥胖症,年龄介于7岁至17岁的学童超重问题也逐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