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山上,一直以来,就想能把在山上如何过农历新年的景象,以文字记录起来。可是,我早年因为留下父母在家,离乡背井,从老远的北马到山上,过华人新年不在山上,除夕就赶着下山,直到大年初四才返回,是不是合乎条件写山上过年的东西呢?然而,许多年后,双亲离世,我也改在年初二才下山,去故乡老伴外家拜年,以及在自己的祖屋与兄弟姐妹们相聚。
想要写山上过年的文字,终于有条件,毕竟除夕和初一亲身在山上,文字写来也比较贴切。
在山上过年的情景,应该追忆到几十年前初上山的时光吧?虽然说,农家生活相隔数十年,但迫近佳节前数天每个农户在园中赶园货的情况,与现今没有两样。不论是鲜花、蔬菜瓜果,总是一窝蜂收割推出市场,忙得不可开交。所不同的是,从前山上人烟稀少,房子简陋,现在是人口激增,商业建筑、漂亮住宅林立。赶园货载园货车辆、人声车声一片闹哄哄。
大都是平原来客
我上来山上,是70年代中期,当年也是平地年轻人涌到山上的狂热期。可能一大批年轻人都是在山下生活得郁郁不得志者,听闻有人在山上努力耕种取得不错的成就,就激发了奋斗的雄心。年轻人有些是单身汉,也有成家立室者,但大都在山下留下双亲,像过年这样一个重大的节日,都赶着回乡,因此,我要说,早年的山上,新年整个街上都是冷冷清清的。可不是?因为农民大都是平原来客,都回乡了,市区怎不冷清?
当年,山上旅游业并不蓬勃,节日没有华人餐馆营业,在山上用餐可要在印度店吃煎饼和咖哩饭呢!
时过境迁,什么时候山上这片充满阴森恐怖的荒凉地带,在越来越多平地客涌上开发种植,从中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农产丰盛,丰富了农民生计,商业建设也随之蓬勃起来。岁月漫漫,几十年流逝,上山的平地人如今也都已成了高山上的老居民了,都置业、购屋落居。
外出饱尝塞车之苦
到了这个年代,老一辈的亲人不是已不在人间,就是接到山上来住,新年下山的热忱虽然仍旧炽热,只是心境有些不同,可有可无。因为,许多家庭儿女成长,不是儿子要去媳妇家拜年,就是女儿女婿要来拜年。可是,传统习俗固然重要,也是可以妥善安排,日期的提前或押后没关系,只要有诚意就好。
话说回头,现在山上的种种建设,面貌已与昔往不能一日而言。说句公道话,这全都归功于农民耕种努力生产所作的贡献。山上农业发达,景点开辟,酒店旅馆林立,游客在假日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在新年这几天,除非有必要上路,还是宁可呆在家,免外出饱尝塞车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