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游目四顾:白居易元旦留名句

$
0
0
中唐诗人白居易,陕西人,29岁时科举及第,由翰林学士开始,官职步步高升至刑部尚书。 他活了74岁,是唐代诗人当中顶长寿的一人。当时,唐代国民平均40岁寿命来说,他真的活上了杜甫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高龄。不过,40岁过后,政治斗争失势,被降职调往江州出任军事参谋的司马小官。江州是江西省的九江地方。他虽然被发落江南,官职又低,却能看开一切,很长时间,一直在旅居地倒安心过日子,没有同时代其他官员那种失意也少发行旅苦愁。 白居易最高创作是他的和,文字诗意平易流畅,是他的特色,也是他的作品流传后世多的原因。 白居易的作品,是那个时代伤感诗的代表。 不过,他为年初一日写的一诗,却轻松描述那时代唐人过新年的风雅习俗。 唐人过年的风雅 诗题的七年,是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文宗李昂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的元旦日。 是一首五言诗,只有4句。 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 唐代,过年有共饮以山椒酿制的药性屠苏酒和分吃胶牙饧,也就是麦牙糖的风俗。屠苏酒的喝法,由年长者先喝,然后依年岁轮到年纪轻轻的人,是一种长幼区别的礼节,长者先年幼者随后。 诗中蓝尾酒的酒就是药用屠苏酒,在严寒冬日的效果有暖身除病的意兆和功效两层用意。蓝是包尾之意,白居易喝最后的3杯,当时他已62岁,仍要跟在座的崔常侍崔玄毫轮到最后才喝,可见当时在场的全是长者。 屠苏已失,爆竹仍在 诗中的一碟胶牙饧,是用木盆盛的麦芽糖。 麦芽糖坚硬,表示牙力仍在,是身体依然强健之意。 屠苏药酒由长辈先饮,麦芽糖则年轻的先尝,依年岁顺秩到年长者吃用。用意一是长者欣赏幼辈的健康,二有劝告后辈珍惜生命可贵时期之意。文人以屠苏酒和麦芽糖作为年龄岁月流逝的伤感投射。 追查古籍,新年饮药制屠苏酒的习俗,是后汉末期名医华陀创始。他以保健药物配制成酒,是中国保健品的一种。 白居易写下这首元日诗过后257年,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政治家王安石这一年59岁,他向朝廷提出的政治革新的变法,被保守派的司马光否决,他失意后隐居南京钟山。年初一,他写下一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天,我们过年,屠苏已失,爆竹依旧哔里叭啦燃放。 ~唐诗风情“旅愁”(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