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香港走得近,有四个原因。
⑴早期祖先大部分经香港来定居。
⑵经香港,先人的文化传至本地。
⑶透过香港,维持跟中国商业来往。
⑷从香港,取得大量电影歌艺享受。
大家的香港感受,排第一位的是香港电影电视剧。
一个时期,不少本地旅客到香港寻访电影场面的香港街市现场。
我住香港那段日子,刻意的依电影的背景找到拍摄的现场及故事发生的地点,有回到电影中去的感受,同时也对过去的人过去的街景一番怀念。
榕树头的粤曲
每一部电影或电视,主角生活的所在都是香港街市的一部分。片中男女恋爱、吵架、工作、社交及家庭生活,全是香港现景的一个角落。
不过,有专门以一部电影描写香港的街市人生的悲欢离合,是那部差一点就把沉静已久的粤曲再弄热起来的《新不了情》。
由袁咏仪主演的街头粤曲少女,在九龙庙街大榕树头地方过着卖唱人生。悲与喜、希望与失望,全在这条庙街上发生又在这条街上被人遗忘。情节离不开老土格式,但是庙街是实存的,长年以来,天后庙前不远的大榕树下,除了大雨天,入夜,就有人搭起唱台,以简单的乐器,男的女的卖唱歌者,随乐声在不够明亮的灯光下唱起粤曲来,小调到名剧场面都唱。
唱者不穿戏服。牛仔裤加一件上衫就登场,也没订价收费,听一两段,你可以掉头走,听完,有心的话,留下一块几毫,街头卖唱就是如此生活,粤曲就因此流传。九龙庙街入夜,成为掌声稀落不过保存渊远文化的一处街角。
追忆苏丝黄
庙街,因为天后庙的关系而得名。
大榕树头街头卖唱粤曲,是市民生活的反映。虽然是神圣的天后娘庙宇所在地,却在好久以前,庙街是娼妓找生活的集中地,官方怎么扫黄,黄还在。妓女与嫖客也仍然以庙街为一处寻欢之地。
张艾嘉那部《庙街皇后》评价高也给人对香港街头人生留下难忘记忆。拍的是娼妓的生活,倒是高水准的社会派电影。
以香港街角风光拍出的世界级名片,要说那部五十多年前的好莱坞大作《苏丝黄的世界》,由威廉柯顿与关南施演出的美国画家和香港妓女相爱的情节,取材自香港湾仔(wanchai)当年的妓寨人情,用男女的真爱对上风月场中的虚假无情,是以香港街头为题材拍出的一部名片。
湾仔,昔日是香港官认的风月场所,当时一楼一凤,闻名远近。如此风情已成过去,唯有在《苏丝黄的世界》中还可翻起依稀记忆。
香港的街(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