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采购欺诈 一步一步啃噬整个企业

$
0
0
你知道小至私自窃取公司文具,大至涉及上百万巨款的贿赂案等,都是属于一种欺诈犯罪行为吗?企业一旦涉及欺诈罪,其声誉及财务将大受损害。而在商业活动中,采购欺诈是最常见的员工欺诈行为,但这通常不易被察觉,且也很难被证实与成功起诉,它就像一只蛀虫一步一步啃噬整个企业。 提高采购欺诈意识 欺诈与贪污一直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尤其在经济紧缩下,大公司不断削减成本,买家、出口商、分销商都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多价廉物美的产品,无意间让买与卖的过程中,出现“采购欺诈”的空间。 一场由环球训练机构(Universal Training&Consultancy)举办的《了解采购欺诈:辨识、发现与防范》工作坊,吸引来自世界各地企业的管理者、采购商与国内大型国营企业公司相关部门的职员出席,以提高对采购欺诈的意识。 欺诈=罪行 来自澳洲的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家皮特纳格尔博士(Dr Pieter J A Nagel)表示,“任何人未经认可便从公司获取非法的财产都属于诈欺犯罪行为,这非但让企业浪费更多资金,形象也将毁于一旦。这对有规模与系统的大公司来说,只要找出肇祸者出来,企业还是可以回复运作。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风险更大,因为它们没有多余的资源来复原,一旦发生诈欺,企业的名声与资金耗尽,甚至无法在市场上继续存活。” 了解欺诈(Fraud) 要了解何为欺诈,首先就从“欺诈三角形”理论(Fraud Triangle)开始。这是由美国人史蒂文(W.Steve Albrecht)所创立,他认为企业舞弊的主要原因有3:压力、机会与借口,而在每个欺诈和腐败案里都不缺这3大要素。 1.经济压力(Finacial Pressure) ●员工所承受的环境压力、欲望或贪婪作祟,会燃起其欺诈的念头。 ●比如你想买一间房子,支付不起、或者喜欢赌博,把钱输光了、或者某亲戚生病,需要医疗费用、或者同时拥有以上几种情况,然后一些人就可能开始滥用权力。 2.机会(Opportunity) ●公司具备可以进行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逃避惩罚的一个可能性。 ●比如像企业缺乏降低舞弊发生及侦测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没有办法得到检验、缺乏惩处措施、消息不可靠、审查制度不健全、审查人员能力不足等等。 3.借口(Rationalization) ●舞弊者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会促使他主动犯错,并且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借口,合理化行为。 ●比如说我对某间公司非常重要,但公司却没按我的价值支付足够的薪水给我。我是不是该更值钱?或者我看到其他人也这样做,为何我不能? 举个实例吧,澳洲著名电器品牌公司的一位女高阶金融管理,拥有市场决策权,可以私自批准及动用公司的资金,并且决定采购与下单。于是,让她有机会盗用公司资产购买房屋,加上本身有赌博习惯,导致她对金钱有需求。 由于公司的金流全由她个人管理,她可以先拿钱出来投资,再将获得的利益放回公司,将公司的账目玩弄于股掌中。 听上去不可思议,事实就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高压、机会多与借口多的国家,特别容易发生贪赃舞弊事件。有时候,这种压力可能并非来自个人而是公司,比如老板给你一定的销售额或要拿到某个合同,这时可能让你去收买一个客户。 防范采购欺诈: 防范于未然。纳格尔强调,“企业最重要是竖立起防止采购欺诈的文化,与提供员工相关培训,提高对欺诈意识的认知。当大家都互相监督与检视,将可阻止任何不法分子有机可趁。” ●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 在非洲或亚洲一些地区,贿赂行为或许被视为商业文化的一部分,但若要发展国际贸易,管理者应主动制定与颁布反欺诈的政策,针对欺诈或不道德的行为竖立严格的惩戒机制。 ●进行评估内控 聘请忠诚的员工,有规律地做突击会计审查,都可消除舞弊的机会。在所有采购环节中,实行透明化的管理与互相监督系统,千万别让同一个人在交易流程拥有过度的控制权。 可建立安全的投报热线,让告密者匿名告发任何不当行为。 ●谨慎选择与合同权责 除了内部审查,对于供应商的资料与背景也要有全面的调查与掌握,随时保持怀疑的态度。签署合同时须谨慎,在法律有效的权责内,写清楚所有采购的明细项目与条款,以防日后有漏洞或进行欺诈的空间。 3因素促成欺诈发生 一宗交易、一个部门,要发生欺诈事件,不是件太难也不是容易的事,一般上它必须有3个因素到齐后,才会发生。 1.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差异大; 2.员工掌握一定的资金使用权; 3.欺诈的成本低且企业监管难以到位。 我们称以上为“欺诈3要素”。一旦都到齐,欺诈事件就随时会发生。哪为何采购部门会是企业内部欺诈风险的高发区?而从采购到分销,无论是内部员工或是外部供应商、分销商与竞争对手都有机会进行欺诈吗? 以下将说明采购部环节中,层层关系职责与当中或会发生的欺诈事件。 前期 开放竞标 ●供应商串通合谋(collusion) 企业要召开竞标时,投标者私底下同意递交高价标书,以便让事先选定的供应商轮流赢得合同。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天然气与石油工业、废物处理等起点较高的行业。 ●采购员操纵投标 采购员因为私利,随意篡改标书、进行不必要的重新招标、延迟接受申请等。订约员可能威胁投标者给予回扣,以换取投标资格。 ●采购员与投标人合谋 采购员故意将合格的投标者排除在外,或与A供应商有私交,并向A供应商泄露内部资讯或其他竞争者的商业机密(如价格),使A供应商有更高优势获标。 ●贿赂和回扣 投标者为了赢得竞标而支付贿赂和回扣。采购员通过收受礼物、回扣或款待,获得利益。这在采购欺诈中最为普遍且严重。 中期 投标后 ●滥用定额备用基金 由签约者保管的备用小额现金款项,有可能被利用为个人虚报或非授权支出的费用,或者利用假收据,直接由基金付账。 ●不必要的采购 不必要、过度或者不适当的物品或服务采购,或者基于个人用途或转售目的的采购。 后期 合同管理 ●不完整的合同 合同上没有明确的职权分配,导致采购审批流程和付款机制不完整,采购员或仓管员可从中获取个人利益,如在盗窃库存设备与其他资产。 ●未能达到合同规范 供应商提供不符合合同规范的工作、服务或货物,比如在合同上原本列明高成本原料,却采用低质代替品,生产出劣质的产品,或采用更低廉的人力开销等。 “一个采购部经理可能与外部的供货商勾结,也可能与整个采购部、会计部与销售部的员工私下串通,共享利益,甚至勾结外部公司一起共谋犯案。”皮特举例说明欺诈规模涉及的大小层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