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驻足红尘:布秧谷之行

$
0
0
历史有其不变的法则。我早年所读的历史或许有的已变质,但变的肯定不是历史,而是我的心境和我的视野— 人很奇怪,总爱舍近求远,说的也是我自己。总觉得不就近在眼前吗,能跑掉不成?慢点无妨。比如这次终于去了位于吉打双溪大年西边的布秧谷遗址,只能说是因缘际会。它一直被誉为马来西亚最古老、文物最丰富的遗址。这其实老早就知道了,也不止一两次在报章上看到过有关的介绍,都说历史在此留下了无数痕迹,却并不急于去看。 海上丝绸之路 徜若不是有缘认识了同是来自双溪大年的冰谷的朋友林兼民,谈及一些人文历史方面的话题,还真不知要等多久才会去布秧谷呢。闲聊间,他说你可能对海上丝绸之路会感兴趣。我还以为他说的是从中国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原来所指的竟然是布秧谷遗址。并说有兴趣的话他可当导游带我去看看。我问他现时的遗址可以看到什么?他先从考古博物馆的陈列说起,一直聊到狼牙修国、三佛齐帝国的兴衰,还说此丝路比彼丝路还要早,即在公元1世纪初,印度商人就已跨越孟加拉湾长途航行来到吉打,在布秧谷建立了一个贸易转口港,拥有超过50座庙宇遗址。如此这般便促成了布秧谷之行。 那个星期四的上午,送了两位从成都来的朋友从槟城机场上机后,便由陈政欣开车,与叶蕾一起去双溪大年冰谷的家等兼民。冰谷的家是有点年月的老房子,庭前院后树木苍翠。大伙一面闲话家常兼论艺文,一面享用冰谷太太准备的百香果。后来才知是采自后院,并且用的是纯天然的木醋液驱虫———这就是了,冰谷骨子里醉心的毕竟是对种植的深研。而那林兼民,则是搞木醋生产的。虽是一老一少的两个人,但有着同样的理念与理论显然是合作无间得如鱼得水吧。 心灵的避风港 历史有其不变的法则。我早年所读的历史或许有的已变质,但变的肯定不是历史,而是我的心境和我的视野———人不可能不活在历史中。在考古博物馆,我们看到的出土文物大多都是有关宗教的。显示在公元4世纪至11世纪,是布秧谷最辉煌的时代。从地图航线上所示,网络包括印度支那半岛南部和印尼群岛的西部。这些沿海城市在相互交易间也相互影响,包括文化和宗教。 宗教通过贸易引进,佛教和兴都教随之广泛传播,影响深远。这时期的布秧谷不但成为地中海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中心,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小帮国。在日莱峰和穆达河之间已挖掘出好几处佛教寺庙和兴都教的陵庙遗址。而所陈列的出土文物,大大小小约有2000多件。大件的有陵庙基石、柱子、石头台阶、石头雕像、佛陀雕像等;小件的则有女神像、舞蹈俑、青铜雕像、宝石、手镯、玻璃珠子、佛珠、青瓷、陶瓷碎片、残瓦、残砖、金属杯碗、盒子等等。而最具文化视野的莫过是宗教文物了。在1500年前,作为往来商船导航点的日莱峰,难怪庙宇会从山麓一直建到山顶———那不仅是精神寄托也是心灵的避风港啊。 从博物馆出来,兼民陪我去后山看兴都庙遗址。那是目前保存得最好的,已有1000年的历史。全都是用石头砌成,祈祷大厅颇具规模。再往前走,有点肃然起敬。我在想,在更早以前,这里也曾是狼牙修国的城池啊,后来被三佛齐帝国所灭;而三佛齐又被爪哇满者伯夷国所灭。这就是历史,永恒不变的法则。 然后我跟自己说:渡海无关求佛法。这趟海上商路走得也够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