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字言字语:当文艺就在身边

$
0
0
到了大四,我的行程依旧是满满的,但其中的内容却似乎不如从前多姿多彩。大学最后一年,课业更加繁重不必说,还得面对求职的压力。 从这学期开始,我正式进入了我的大四生涯。大四和前几年的大学生活不同。在大学的前几年,课业之余,我还有许多的时间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和朋友们混在一起的时光也不少,行程总是满满的。 这也让我心里总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似乎越是忙碌,我所完成的事情就越多,成就感也就越大。而到了大四,我的行程依旧是满满的,但其中的内容却似乎不如从前多姿多彩。大学最后一年,课业更加繁重不必说,还得面对求职的压力。虽然如此,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自己内心的渴望在冥冥中影响了自身的生命轨迹,上个月我虽然忙着写论文以及准备考试,却依然还有机会体会当地一些文艺作品所带给我的感动。 10月中,新加坡中国电影节在我的大学里举办了。电影节为期4天,放映的电影包括《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和《中国合伙人》等4部。其实,除了这次的电影节,国大每个月都公开放映至少一次免费的电影。这次,我只选看了《中国合伙人》这部。 《中国合伙人》说的是个有关梦想得到的故事。故事中的3个角色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学生,性格迥异,却怀抱相同的美国梦。在这3个角色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身边朋友的故事。有关青春和梦想的感动,往往能做到跨时代跨地域。 最好的加油打气 或许是因为导演和编剧成功地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也或许是因为,每个人的青春,每个人的梦想,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共同点。看完电影,我也哭了一场。踏出播放厅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这种带励志成分的电影,对于忙功课忙得焦头烂额的我来说,是忙里偷闲,也是最好的加油打气。 看完电影之后,我再次投身在功课堆中,拖拖拉拉,没完没了。我性子急但动作慢,写论文、做报告的过程,对我而言就像是在与自己的耐性较劲儿,虽然最终会得到成就感,却也叫我身心俱疲。记得在某个晚上,我终于把我的报告呈交了,也终于可以让自己原本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那一晚,我去听了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的导演陈哲艺在国大办的讲座。而在之前我真没预料到,这场讲座所带给我的触动竟然是如此强烈。 导演分享心路历程 导演在台上分享他成为一名导演的心路历程,我在台下也听得入神。导演今年29岁,外表斯斯文文的,和其他的年轻人没多大分别,可是,他的所做过的事情,却和大众不同,也可被称之为叛逆。他虽然在高中时有机会读名校,却因为认定自己只想拍电影,选择了相对而言不被大众看好的电影学院就读。然后,导演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才华,其作品在国际舞台得奖无数,其中包括坎城影展的金摄影机奖以及来临金马奖的多项入围(按:陈导获金马最佳新导演奖)。导演看似风光,但他曾经经历过银行户头只剩下一块两毛半的窘境。 而前几天的报纸又报道,导演现在的户头似乎也只剩下250元,但他却表示,为了电影,无怨无悔。 为梦想如此痴狂,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中国合伙人》中的美国梦让人神往,而在导演陈哲艺身上,我看到了欣欣向荣的“新加坡梦”。导演或许并非家财万贯,但他已经向世界证明了他的才华,并且能够天天与梦想为伍,这种状态,是否比起大多数的人更加自由,也更加幸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