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11月8日来稿,正身处非洲国家南苏丹参与救援的柴溪提到,开始抵达的这几个月,对她而言非常难熬,感情很好的队友任务结束后离开,更令她情绪低落,面对繁重的工作,使她紧张的神经一直无法放鬆,甚至出现负面的情绪。就在这时,她偶然看到了在出发前写给自己的话……
为甚麽要去那裡(到南苏丹参与无国界医生的救援工作)呢?很多人问我。
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比起学习,工作,抑或是人道援助,我觉得自己更像是去寻找……寻找答桉和情感。
在这博弈和妥协无处不在的世界,这样一个基于人们需要而提供援助,不受种族、宗教、性别或政治因素左右的组织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为了让援助得以进行,怎样的妥协最后该被接受?当人道救援光芒淹没了政治交易和利益,当中的平衡又在哪裡?道德和伦理标准正经历着怎样的演化?敢言、反叛、率性,这些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特格,怎样与专业和理性磨合一起,过程中会有怎样的争辩和阵痛?
当你开始对一个组织工作探究时,同时也是对自己内心的反省:如何在复杂严酷的现实中不迷失,不麻木,保持感觉和情感,去实践理想。
只有亲历才能体会
也许前线琐碎具体的工作本身对我感兴趣的领域不会有甚麽帮助,但是,那些置身其中才会有的经历、感受和冲击,会成为我日后学习和工作的情感基础。这种情感认知比知识和技巧更为重要。只有亲历,才能深切地体会,因此当我再面对表格的数字时,那已不只是数字,那会是我眼前曾出现过的一张张面孔。
只有经历,才会不敢忘却,支撑自己面对困境时就绝不轻言放弃。
在倒数计时的时刻,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找到这样一个空隙让自己稍稍停顿,写下这些,给即将奔赴前线的自己:“希望你快些适应当地的环境,顺利完成任务。此刻我无法想象你会遇到些甚麽,不知道你是否能找到你想要的,但请记得,不论你哭泣、沮丧、疲惫、动摇,或是感到无助、绝望、还有恐惧,都要记得此刻的初衷,再大的困难都将只是小小的第一步,带上这些真实的情感,接着走下去,你的心情终会像这正弦函数图像一样,经过3/2π时的低落,恢复到2π时的平和,迎来下一个最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