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餐都需动用牙齿,牙齿与我们的关系很密切。一般人士对牙齿与牙病有着很多误解与迷思,导致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害怕和焦虑。本地牙科邱庆财医生(Dr.Khoo Keng Chai)现与读者分享,一般人对牙齿的12种迷思,他认为只要迷思消失,在对治疗各种牙疾时就能迅速治疗,而且能节省大笔医疗费。
第1迷思 害怕见牙医
害怕
许多人牙痛时不急求医,原因是害怕见牙医,担心治疗时会剧痛难忍。
其实这是错误的迷思。一般人当牙痛越来越剧烈,无法下才被迫找牙医。但完成治疗之后,所有疼痛都消失,这时候他们才明白原来治疗牙疾,一点也不疼痛,不必害怕。
如果能越早治疗,过程会更简单,将会减少疼痛和付更低治疗费用等。
第2迷思 吃糖果才会蛀牙
◆蛀牙
许多人认为只有多吃糖果与甜食,才会出现蛀牙的。答案只对一半。事实上,所有食物的碎屑一旦塞进牙缝都会蛀牙,尤其是吃零食。如果你喝牛奶又没漱口,也会蛀牙。
例如,已生出乳牙的婴儿,口含奶瓶很久才喝完,乳牙也会损坏,这叫做“奶瓶蛀牙”(Bottle Caries)。
现在,要稍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烂牙(蛀牙)呢?
早上8时,你吃完早餐,食物碎屑留在牙缝,你没马上刷牙,过了20分钟后,口里的细菌分解食物碎屑时,会产生酸素,破坏牙齿。
这叫“酸素进攻”(The Acid Attack)。
中午12时30分,吃中餐,像遇到“第2次酸素进攻”。
傍晚6时,吃晚餐,则是遇到“第3次酸素进攻”。
晚上10时,吃宵夜,变成“第4次酸素进攻”。
若在早餐、中餐和晚餐之间,你又吃很多零食,每一次的细菌都会引发酸素,会侵犯牙齿,怎么不会出烂牙呢?
只要吃东西的次数太多,就会导致细菌产生酸素的频发率增多(Frequency),烂牙蛀牙就会相对增多。
第3迷思 乳牙不重要
乳牙不重要
很多家长以为乳牙不重要,它们迟早会自动脱落的。其实家长应保护儿童的乳牙,一直到乳牙应脱落时才脱落。
有时候,由于没有较早治疗,孩童的一颗乳牙蛀蚀了,家长就请牙医把它拔掉,留下一个空洞。有一些儿童要等待数年后,才生出新牙的。由于这一个空洞,旁边的牙齿就会伸占过来,霸占位置。以后当孩童长大后,牙齿就会长得参差不齐。
有时候,孩童乳牙出现蛀牙,就会提早脱落的,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
◆如果是门牙脱落,就会出现一个孔洞,或牙齿腐烂呈黑色,家长没有带他去治疗,当他微笑时就会很难看。同学们会嘲笑他,使他饱受心理压力,他就会尽量闭口不微笑,也不说话。久而久之,会影响心理状态。
◆乳牙提早脱落,将来生出新牙后,这些新牙会挤成一团,高低不平,非常难看。
第4迷思 拔掉烂牙解决问题
烂牙的后遗症
如果你有一颗烂牙激烈疼痛,那家人会对你说:“把它拔掉,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其实这观念不对。
拔掉该颗烂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为什么?因为其他牙齿会移位,牙缝会出现,食物碎屑会塞进牙缝,咀嚼会困难,也会导致牙周病和蛀牙,以及影响外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