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烟花秀,让人叹为观止,爆破成了绝美的艺术。
意想不到,那惊艳的效果,竟是无纸屑、无残渣、无刺鼻味道、烟雾小的“环保烟花”。
烟花爆竹,禁与不禁,总是年度议题;环保烟花早已面市多年,市场反应却不如预期。
环保人士拒绝烟花荼毒,民众坚持传统不能摒弃。
传统与环保,如何两全其美,始终纠结难解。
所谓环保烟花,就是针对传统烟花的弱点和弊处,特别改良制造生产的新型烟花,以达到保留传统,也保护环境的理想目标。
早在1990年代中期,许多从事烟火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已潜心研发不含重金属和硫元素的新型烟花,一种安全度极高、足以在室内燃放的环保烟花。
污染物减80%
10多年前,环保烟花已试验出口到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瑞典、比利时等国;1997年香港回归的主场庆祝活动,以及后来的官方大型活动和庆典,人们所看到的,其实都是环保烟花。
研究初步证实,环保烟花比传统烟花爆竹所产生的污染物,减少80%或以上!
目前,市面上的环保烟花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无硫、无味、无渣、微烟的高端环保烟花,另一种是少硫、少味、少渣、微烟的中低端环保烟花,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及80%。
绿色时代,环保当先,环保烟花已被视为烟花爆竹发展的大趋势,环境变化和空气素质,或将加快环保烟花取代传统烟花的时间。
传统环保不易辨识
去年,北京的环保烟花销售量约占总销量的20%,随着气候变化、空气素质恶化及雾霾严重,环保意识上升,业界预测今年的环保烟花销量将飙升至80%。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环保烟花的技术已达到如假似真的高端阶段。若是通过合法途径购买,未必能分辨得出是传统烟花或是环保烟花。
其实,“环保爆竹”和“环保烟花”早已悄然现身在我国的年货市场,只不过到今天依然是“饰品”类的电子烟花和电子爆竹,对消费人而言,始终是“假炮”,对真正的环保烟花依然所知不多。
环保烟花成本高生产率低
环保烟花面市多年,但处境其实很尴尬。价格是其一,两全其美的政策是其次,第三是商家的推动,而后是民众意识。最终关键是每一环节缺乏协调与配合,导致事倍功半。
种种因素进展缓慢
政府是推动的源头,在欧盟国家,对烟花爆竹采取的政策是管制多于研发,主要的推动者是中国,因空气素质恶劣及严重的雾霾所致,几个主要城市如哈尔滨、天津、南京及广州的珠海、天河、白云及黄埔区等等,都已实施全面禁令。而推动环保烟花的“先锋”,则是仍未实施禁令的北京,不过因种种因素而进展缓慢,迄今未有一套专门推动环保烟花的明确指南和标准。
商企方面。身为全球最大烟花爆竹生产国的中国,目前有900多家烟花爆竹企业,业者逾200万人,年产值逾600亿元人民币(约300亿令吉),所产烟花爆竹出口至全球156个国家,但积极生产环保烟花的企业寥寥无几。
追根究底,主要原因不在技术,而是标准和成本等制约,商企容易浑水摸鱼,打着环保旗帜,高价售卖非环保商品,消费人却难辨真假,从而打击正当商企。
利薄商企兴致缺缺
此外,制造环保烟花的成本偏高,难以规模化生产,目前的技术发展还是得靠手工,生产率偏低。虽然市场和传统烟花差距不大,但在研发设备、人工和原料等成本,却难以摊薄,全由企业自行承担。
不赚钱的生意,薄利的生意,商企自是兴致缺缺。
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只要烟花爆竹价格低、炸得响、看着爽,就符合要求,没有多少人会在意环保与否。因此,扭转社会的传统观念,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被视为最主要的关键。
问题其实是环环相扣,当市场没有意愿,企业不会积极生产,经销商不敢进货,消费者无从消费。所以,推动环保需要政府、企业、经销商、消费者形成共识,才能达到理想。
教育民众自制意识
蓝绿环境之友协会主席王润源医生坦言,传统与环保之间,并非简单的二选一问题,总有替代方案。事实早已证明,全面禁止只是不具效果的“一刀切”方式,引起反弹和争议。
从环保角度,他认为教育民众有关烟花的危害,培养社会意识和自制,减少燃放活动固然是一必须方式,但采用环保烟花取代,也是可行的替代方案。
在他看来,环保绿色过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棘手和难过。
“现在的电子鞭炮、电子礼花、环保烟花,声光效果绝不比传统鞭炮烟花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最重要是不会释放有害物质,也不会产生火药味和残渣,大大降低意外和火灾等安全事故,过年气氛依旧浓郁。”
传统与环保,真实与仿制,所谓新年气氛,不妨扪心自问,是否心理作用作祟?
短暂璀璨 劳民伤财
燃放烟花,劳民伤财。
台湾每年有3场烟火秀,短暂的璀璨,所耗费用数以千万计。单单台北101仅仅188秒的跨年烟火秀,就烧去3000万台币(约300万令吉);2007年的大鹏湾国庆烟火,2000万台币(约200万令吉)就在空中化为尘烟;大稻埕台北烟火节,至少花费800万台币(约80万令吉)。区区3场活动,就让约6000万台币(约600万令吉)化为乌有。
人们对烟花的疯狂远超想象。
砸金千万污染环境
离岛的澎湖,深山里面的日月潭,国家公园内的垦丁南湾,当地政府可以漠视财政困难,民间穷困失业,不将人民缴纳的税钱用于应对民间疾苦,反而砸金千万,举办烟火秀和花火音乐祭,招致民众强烈不满,猛烈抨击。
香港九七回归,曾有7次烟花表演,前事无从计较,但目前维港和迪斯尼乐园,每晚燃放烟花,规模和开销都是一笔可观的账。
中国广州,延续了18年的新年焰火晚会,每次至少燃放20分钟,2011年更放足50分钟,到2012年,市政府的焰火晚会预算已达1000万人民币(约500万令吉),相等于市政府年度总预算的10%!
2013年因环境污染严重而首次停办,就此省下千万公帑。
年俗不能一成不变,传统终须与时并进。
燃放烟花造成意外事故和火灾损失,可以金钱计算,但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却是无从弥补的代价。
禁?不禁? 管制严格规定明确
烟花爆竹,禁与不禁,都是难题,却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王润源及龚子翔认为,政府在严打走私活动之余,也须制定明确的指南和规格,比起全面禁止燃放活动,此举会来得有效。管制烟花的参考例子,比比皆是,虽然因地方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但基本原则却是大同小异。
不能私自燃放烟花
据两人所知,欧盟、美国及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有严格的管制条例和指南,主要包括烟花制造、原料规格、空气素质检测、燃放时间、燃放者的年龄、发射高度、燃放场地以及距离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相对于欧盟国家,亚洲国家的民众拥有很大的燃放烟花自由,这样的情况在西欧和北美国家几乎难以见到,政府采取大型烟花集中燃放政策,一般民众不能私自燃放烟花。
在英国,商家禁止售卖烟花给18岁以下的青少年;燃放烟花的时段,不能超过凌晨1时。
规定燃放时间地点
在澳洲,一般民众几乎没有权利燃放烟花,即使拥有燃放权利的单位,也只能选择在海边和宽敞的旷地。澳洲政府从源头阻断烟花流入大众市场,任何超市和商店,都没有管道可以买到大型烟花。
美国情况特殊,每个州和地方都有不同的“规矩”,有些完全禁止,有些完全开放,要在美国燃放烟火,首先要了解当地的规矩,只有纽约、德拉维亚、新泽西以及麻塞诸塞这4个州,全面禁止燃放烟花。
欧洲的烟花燃放则有严格的界别划分,比如西班牙规定高危险级别的烟花销售,必须经过国防部的审批;德国、荷兰、挪威等国家,也有明确的烟花爆竹分类;一些国家会在国庆、新年或其他重要节日几个特殊日子,规定个别地区燃放烟花的时间和地点。
住宅区放烟花 危害环境健康
烟花的发射高度,是评估其污染和危害程度的指标。
高规格的烟花,发射高度至少20公尺至25公尺或以上,亦即空气较为稀薄的云层,在空中爆炸之后,随风飘散,及至落回地面,对环境与人体的伤害度已大大降低。
反之,在住宅区所燃放的高空烟花,高度通常只有5公尺至10公尺左右,一些甚至只有2公尺至5公尺,有害物质就在周围的空气中散播,距离越近,吸入人体的几率就越高。
此外,燃放烟花只能在户外的空旷地方,住家门前的近距离,等同于慢性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