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马来西亚回到凉风嗖嗖的纽西兰,我又更想念马来西亚了。
途经11个小时的飞机,我又回到了我的第二个家园。在入境处通关时走的是本地居民的快速通道;海关很和蔼的问候了我,就这样让我很快的通关了。刹那想起自己初来报到的6年前,海关官员是如何的多番刁难,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让我通关。原来成为当地人之后,感觉是真的有差别。
回到纽西兰之后,一切的事情似乎与我在大马的经历有着相映成趣的感觉。在大马,睡醒之后便是和家人热闹的嬉笑玩乐,开开心心的吃早餐去,开始崭新的一天;在这里,早上起身到晚上睡觉都是孤单一人对着四面墙,没人和我嬉笑打骂,也没有人和我一起吃早餐。
想起每天早上配着牛奶吃着干巴巴的面包谷粮就反胃。偶尔想起如果能来个板面那该有多好。不过又是痴人说梦。等到风起了,冷到直打哆嗦时,才发现原来热个半死其实也不赖。
总的来说,就是“犯贱”罢了。
从来没有那么深刻的体验到“孤单”这两字的意思。一直到年岁渐增,才发现原来在外流浪久了,人是真的会累的。不是工作累,更不是人际问题处理上的累;而是那种挥之不去,无孔不入的寂寞感不断的从四面八方渗透,慢慢的腐蚀我的生活。
朋友圈子小
我察觉身在大马时,甚少会碰那部功德无量的笔电;但是在这里,笔电就是我的家人,笔电就是我的人生。日常和我对话最多的,就是那部不离不弃的笔电。倘若那天笔电有所不测,我肯定会痛彻心扉,来个“孟姜女哭倒长城”也说不定。
我的朋友圈本来就小得可怜。怪就怪在学术圈的要求很多,导致大部分时间我都得和笔电关在小小的套房里共处,和人类的接触是少之又少,除了我的学生之外,我好像和另外的生物沟通的时间变得少了。
原来他们说,博士生通常都是孤僻的怪物,也不是不无道理。我总不可能在学生的面前诉说孤单的生涯吧?搞不好到校务处投诉我公私不分,分分钟连饭碗也不保。
死不了就还好
我突然想起我和妹妹今年在大马的“饮歌”。不外就是田馥甄的《寂寞寂寞就好》。
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一直唱不下去,搞到我寂寞情绪高涨的时候更徒添几分的凄凄惨惨戚戚。原来寂寞孤单的感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放大。
原来自己一个人在外,才明白自己的渺小。那种从头开始建立人脉网络,重新开始生活的孤独感,才是最可怕的敌人。不过田小姐那首歌的确唱出了一个重点:死不了就还好。
我真的就是这样常常勉励自己。不会死,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生活还是要照过,偶尔的寂寞,就当它是家常便饭吃下就好了。习惯就好,死不了就真的是还好。你,也寂寞孤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