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电视台的访问工作后,我在南旧金山开往矽谷的101号公路上,仿佛看见了自己像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有感动也有唏嘘。
从当初刚来到美国时,拿着两张中文系文凭在职场上咬紧牙根拼命找机会,到现在独立完成一段和政治人物以英语进行的电视访问,我莫名地湿了眼眶。
需要一块敲门砖
如今伫立在的时空,是10年前的我遥不可及的现在。读过出版人傅承得的演讲《自重与自用:中文系的现在与未来》吗?傅老开场时说:“我们念中文系的好像觉得是前途茫茫,念出来不知道要干嘛。”嗯,这曾经很是我的心声,尤其在矽谷这个高科技地区,中文系有什么价值啊,每家公司要的都是科研人才,连看门的都要有美国文凭。还记得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怎么得来的,面试时被问:你觉得你能做什么?我说:我觉得我什么都能做。人究竟哪来那么大的自信说自己什么都能做啊?因为我需要的是一块敲门砖,让我进去了再说。傅承得是这样激励念中文系的人:“我们念中文系的不只是吸收这种古代文化知识,我们吸收的,还包括可以用以我们人生脩养,那也是做人。所以有志、有才、有学、有量、有识,你就不用怕找不到工作。好,告诉自己,找不到工作,损失的是老板,不是你。这不是骄傲,这是自信。谁怕谁,东家不打打西家。”曾经,我就以这种高度的自信安慰自己———东家不打打西家,西家不打就在家!当然,每每夜深人静时也叩心自问:我有才吗?有学吗?
都会让人进步和成长
或许有人会说,在美国这环境以英语交流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我想这几年所的蜕变,如:美语腔调的转换、提升听力、口语能力等,对于一个纯中文系背景的人来说,还是需要经历一个挺难的过程。从活动策展工作到媒体工作,从狂写企划书到逼着说每个人都听得懂的美语时,我当然还不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深深体会到,在职场上,每一次硬着头皮完成任务的经验都会让人进步和成长。
语言是工具,语言的背后体现的则是一个人的内涵、视野和知识面。这也是所谓的“有志、有才、有学、有量、有识”,好让言语不空洞、不轻浮,也不咄咄逼人。在完成访问后,这位受访的国会议员候选人说我问了好问题。是客套也好客气也罢,我都满欢心喜接受了,因为我终于看到了念中文系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