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半张桌面:英雄迟暮

$
0
0
作为一个国家的开国功臣,他付出的是那么多。他和我们的前首相马哈迪医生年龄不相上下,但是两人的外型差距是那么巨大— 近日追读《南洋商报》连载的李光耀著作《观天下》,第17节开始即深深感染他对生命衰败的无奈与惆怅。他已经89岁了,虽然每天都很规律地生活,“早晨起身,检查邮件、运动、用早餐、阅读报纸、会见朋友”,依然不可避免年华老去,迅速的老去。 对生命看得透彻 阅读他的文章,我们会感受他对生命看得那么的透彻。他的见解还是那么单刀直入,没有拖泥带水。生命来到了尽头,他坦然地接受。作为一个国家的开国功臣,他付出的是那么多。他和我们的前首相马哈迪医生年龄不相上下,但是两人的外型差距是那么巨大。我想作为建立新加坡成为先进且廉洁的国家是更具挑战的。 李先生是英雄。他曾经叱咤风云,战胜过数不清的大小挑战。在新加坡最艰辛的时刻,咬紧牙根,凭借他的智慧,以及一群优秀的中坚同侪,把一个没有资源、甚至没有足够人口的弹丸小国建设成为世界顶尖的国家。他让置他于死地的敌人更恨他,也叫追随者折服,死心塌地支持他。 最强壮的体魄也不敌岁月的磨蚀。年届89,李先生“只好接受身体机能正在不断退化的现实”。他一向很务实,因此没有回避这个事实。 一个曾经强悍并且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来到生命的尽头,最担心的还是“我会怎么离世?会不会是冠状动脉中风,迅速了结一生?还是脑部中风,陷入半昏迷状态,卧病在床好几个月?这两种方式之中,我宁愿要尽速了结。”充分显示李先生的隐忧与虚弱。 对身后事做了交代 人不能选择生,一样不能预测死。李光耀先生的忧虑并非他所独有。成功的人总是心高气傲的多。的确,身边不少成功人士步入70岁即开始为死亡所困扰。他们一样考虑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状态。尤其是在现代医疗设备的辅助之下,能够将弥留的时刻无限期延长。如李先生所说,一根管子插入口直达胃部,在无意识的状态之下,延续生命一年、10年?既苦了看守的亲人,也耗尽那仅有的家产。是何等没有意义啊。 为了不要让后辈辛苦,李先生因此做了预先医疗指示,在一名医生及一名律师的见证之下,立下“如果必须靠插管才能进食,而且不太可能复原或再次自行走动,那么医生就得为我拔掉插管,让我尽速离世”的指示。李先生果然是果断的人。他已经为后事做了非常清楚的交代。 1965年之前,世界上本来没有新加坡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虽小,却是世界的楷模。不管你是否接受他的决策,不可否认是李光耀的意志力,才出现那么一个叫世人刮目相看的岛国。如今英雄迟暮,真叫人神伤。 编按:实际上,李光耀今年91岁,《观天下》是他在2012年撰写,当时他是89岁。尊重原著,本报转载时并未修改内容。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