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是父母亲让我受华文教育。
我父亲年幼丧父,接着母亲又改嫁。对于他母亲的改嫁,父亲从来没有责怪她,因为他父亲前面两任妻子病逝后才娶他母亲,老夫少妻。父亲尚是襁褓中的幼婴,他父母亲就带着他南来,那时他父亲已经是五十开外的老人了。
南来后不久,祖父在一场工作意外中丧命,母亲又改嫁,他顿时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了。他到处做杂工找点米粮糊口。由于他做事勤快又富有责任感,为一位长者赏识,介绍他到一家发电厂做技工,就这样一直做到退休,并且含辛茹苦将我们7个兄弟姐妹抚养长大,其中居然还有4顶方帽子。
孩子们都受华文教育
我想要说的就是,父亲虽然这样的环境出身,但,他却将他的孩子们都送去华校受教育。
他的工厂里任高职的都是受英文教育出身的,他大可将我们送进英校受教育,以便将来可以担任高职,但,他的信念很坚强,认为我们是唐人就应该读唐书。凭着他这个信念,我们兄弟姐妹才全部受华文教育。
现在的华人父母让子弟受华文教育算平常,因为中国逐渐强大,可是,我们那个时代(战后40年代),中国国势积弱,读唐书出路狭隘。
我们读过近代史的就知道,自从满清政府在1939年的鸦片战争战败后,与战胜国缔结了“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之后,以后与更多国家缔结一系列条约,如:“虎门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等,数不尽说不完。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缔结,受尽剥削压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我的祖父母与很多本地华人的先人一样,就是中国农村破产,生活困苦不堪,才穿着一身破衣裳南度此地的,到我孙子这一代,已经是五代人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了,可是仍旧被人家讥为“外来人”。
如今,华人子弟受华文教育已经一点不奇怪,因为华文的应用范围肯定日益扩大。因此,我的同事,他们几代人都受英文教育,可说是传统英文教育家庭,而他们的孙子都进入华校。这还没什么稀奇,他们毕竟是华人,值得惊奇的是一些异族同胞也将他们的子弟送到华校受教育。
他们可说是眼光独到的人士。我常常与朋友谈起此事,大家都认为这些异族家长,必定会受到同族人士的讥讽。但是,就是因为坚信受华文教育将来出路比较广,才将孩子送去华校的。
这是一种普通常识,法令规定一个公司要聘请职员,不能只限于一个种族,华人公司的来往顾客以华人为多,要聘请异族职员,肯定优先聘请懂得华文华语的人员。
我孩子受教育的时代,依然是华文没什么出路的时代,就因我不愿背叛父亲,让4个孩子都受华文教育。今天,他们都成为专业人士,可见华文教育不致让他们吃亏。我觉得我上没辜负父亲,下没亏欠孩子、心安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