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幸福慢骑:让脚车融入生活

$
0
0
几十年前,踩脚车在我国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玩意。 印象中,婆婆就是每早踩脚车出去买菜,下午再踩脚车去打麻将。当时街上常看到很多人在踩脚车,无论菜市、工厂、学校都放满了脚车。那些年,脚车自然的成为多数人的代步工具,更是很多小孩梦想玩具(我本身就是其中一个)。那年代,街上来来往往的脚车或响起的脚车铃铃声……总是那么自然,那也是生活。 不知道是不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生活条件提升了还是生活环境城市化了,脚车慢慢已不再是大家主流的代步工具。很多人开始改骑电单车或开汽车,小孩更期待拥有一部电动游戏机而不是一架脚车。当然脚车也没有因为这样而在大马绝迹……大约8年前,大马脚车业处于夕阳之际,突然一股脚车风潮涌进我国,进而彻底改变了大马脚车史。每逢周末,无论公路上或公园内都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脚车骑士。据知,90年代时期,一年仅有一两次脚车活动,而现在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好几场大大小小的脚车活动,参加人数几乎爆满。 同时脚车业也更旺盛,从以前传统老旧的脚车店改变成高级脚车店。现在走进脚车店更以为自己走进一间汽车销售店,时代感的设计,凉爽的空调,还有身穿整洁制服的销售人员/技术人员为你讲解。现在的骑士对脚车要求高了,相对在脚车消费上也大幅提升。 以往一般人买一辆脚车价钱大约是两三百令吉,而现在一般脚车爱好者都会花数千令吉甚至上万令吉购买一辆脚车,尚未计算零零碎碎的脚车配件。无可否认昂贵的专业脚车与配件的确有高效能作用,但一般的骑士是否用得着却另当别论。 脚车运动发烧友 5、6年前,我也不落人后追上这股脚车潮流。买了脚车后,在周末假期开车把脚车载到一些热点与友人共骑,积极参加城内脚车活动。为了加快骑车时速及舒适度,结果就不停地提升脚车配备、购买更好的设备……努力的做个称职的脚车运动发烧友。那段日子,脚车对我来说就是我的运动工具,甚至是炫耀的玩具。 直到4年前,去了一趟44天的脚车半岛之旅,彻底改变了我对脚车的看法。旅途中,我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踩脚车从一个点去到另一个点,却为我带来很不一样的精彩旅途。单车、单车配备及骑车快感仅占了精彩的一小部分,而带来无限乐趣的往往是脚车给我的自由及慢速。因为自由与慢速,让我能好好的享受及发现身边美好景物,也因为全程都以自己的体力完成,就更加能珍惜所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一切。 一点不便何足挂齿 脚车环岛游回来后,我开始尝试把脚车应用在生活上。如踩脚车到附近用餐及处理生活日常事务,接着从家骑至较远的地方(约30公里距离)与朋友聚会或参与休闲活动。过些日子后,我开始尝试运用脚车在工作上。 我从事录影制作,当工作需要携带拍摄器材,脚车便派不上用场,但有时只需带手提电脑或笔记,便会以脚车代步。起初骑脚车上班有点难度与不便,主要是天气与衣着装扮问题,所以我选择身穿轻便舒适的衣服骑脚车,同时也多带一套工作服更换。每次我都会提早抵达工作地点,先到洗手间更衣梳理。这些不便很快就能适应,尤其遇到交通阻塞或泊车位爆满时,就觉得我那一点点不便又何足挂齿。 打造脚车友善城市 近4年来无可否认在我国大部分都不是“脚车友善城市”,缺乏脚车设施如脚车道、脚车停泊位等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在方面加把劲,但更大的问题应该是人民心态。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人认为脚车不能或不适于在城市公路上行驶。 脚车在公路上的意外的确存在,但不代表比其他交通工具危险,意外发生率也不见得比其他交通工具高。由于关系到个人安全问题,所以不表示每个骑士都适合骑在繁忙的公路上。新手骑士更可以选择在住宅区以脚车代步,或选择在公休假日才骑上大马路。 很多驾车人士会与脚车骑士对立,认为他们是公路麻烦制造者。换个角度思考,愈来愈多脚车代步者意味公路上便少一辆汽车,同时也多一个泊车位。驾车人士只需在路上稍微放慢速度,与脚车骑士保留一定距离就皆大欢喜了。 脚车该如何使用?没有绝对的答案,它可以是生活代步工具,也可以是强身健体的运动。但只要越来越多人把脚车运用在日常生活上,那么有关当局便会醒觉人民的真正需要,总有一天,脚车骑士能有更完善的道路设施。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