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转一直转啊转啊……转得我晕头转向,头痛欲裂啊!除非什么事情让你开心得晕头转向,否则,这可能是耳水不平衡的症状。
从头晕到失聪
梅尼尔氏疾病(Ménière's disease),或更为人熟悉的“耳水不平衡”,是一种内耳病变导致的复发性疾病。患者不但饱受病发时症状折磨,藏在背后更大的忧患是,此疾还致聋。
许多人都知道,也都曾听说耳水不平衡。形如家常便饭,大家对此疾不以为意,以为只是“偶尔病发才造成困扰”的疾病,并非“可致死的疾病”。
“虽然这不是一项致命疾病,但千万不可忽略它,严重症状如突发性眩晕可造成意外事故,日后病情恶化,患者可能再也听不见!”
耳鼻喉科专科顾问玛丽娜医生(Dr.Mallina Sivarajasingam)指出,耳水不平衡是一项内淋巴管水肿的疾病,一旦内耳神经水肿多次,可导致永久性失聪,届时佩戴助听器也无用。
愈早治疗愈好
尽管失聪是此疾病最大的忧患,然而在疾病早期,患者最难过的是经历严重眩晕,可严重打击患者生活,有些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无法正常工作。
疾病早期,患者通常只有一边耳朵发病,然而,随着疾病发展,另一边耳朵也难以幸免。
她说,若患者的眩晕情况已到了症状治疗无法缓解的地步,则有必要考虑根治,然而根治的结果是必须牺牲听力。
无论是疾病发展至永久性失聪,或是根治导致的失聪,患者似乎都会走上失聪的命运?
玛丽娜乐观地否决以上说法,表示若患者在疾病早期便寻求治疗,或能延缓疾病发展。
违疾忌医
此疾相关研究不多,基因遗传、病菌感染、敏感、头部曾受伤、内分泌失常等被列可疑病因。无论如何,并没有一项研究结果能明确指出病因,故病因至今仍是个谜。
“尽管人类仍未找出病因,但已确认这是一项发生在内耳,因内耳淋巴积液,不断涨大,直到爆裂而引起的一些列病症,当爆裂后液体又重新积存直到下次爆裂便是下一次病发。”
她坦言,目前药物治疗着重于控制症状,根治的方法不是没有,但必须牺牲听觉以换取安稳舒适———甚至注射药物破坏内淋巴管神经,以停止因内耳神经水肿引起的症状。若非迫不得已,并不建议患者采取这项治疗。
有可能其他疾病引起
玛丽娜曾见过一名男患者,30岁左右,由于眩晕症状出现频密而且很严重,最后他不得已选择根治,告别耳水不平衡的同时,也跟一边耳朵听觉说拜拜。
“很多患者选择哑忍症状的做法其实不妥,建议患者若眩晕症状发生一次以上,应该马上看医生,以做详细检查,因为眩晕也有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
眩晕是耳水不平衡的典型症状,但眩晕也同时是其他疾病的症状如前庭神经肿瘤、前庭神经病菌感染。另外,眩晕也可能与中风、脑瘤、多发性硬化症、心血管疾病等有关。
患病几率
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1000人当中有1至2人耳水不平衡;比较美国数字,每600人中有1至2人患有此疾,我国患者相对少。
然而,玛丽娜认为统计数字并未能作准,并且相信真实数字应该更多。
“在我国及亚洲其他地区,除非症状太厉害,否则患者会选择默默承受偶尔发作的症状困扰;或寻求传统药物帮助,因此,医院或诊所收集的患者数字并不完整。”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这项疾病,患者多为30岁以上人士,小孩发病率较低;男女发病率相似。摄取盐分过多、精神压力大的人、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孕妇、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比其他人患病机会更高。
症状
疾病特征:复发性、阵发性、发作性眩晕、听力损失和耳鸣。
病发:患者通常首先出现耳胀,接着耳鸣,听力受损,然后出现眩晕、恶心;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一切又恢复正常。病发严重程度和次数因人而异。
留意:早期疾病只影响一边耳朵,后来另一边耳朵也出现同样症状。
●耳胀:由于耳蜗内压力提升,患者感觉有饱胀感。
●耳鸣:听见恼人的嗡嗡声、轰轰声、嘶嘶声,可持续或间断发生,一般发生在晕眩之前。有些患者的耳鸣和听力损失症状在眩晕发作前数月或数年就出现。
●听力受损:外来声量变小,一开始先接收不到低频率声量如男子低沉声音,病情恶化时,连中频率和高频率的声音也听不见,成为永久性失聪。通常发生在耳鸣之后或所有症状之前。
●眩晕:最典型的症状,也是最困扰的症状。患者感觉天旋地转,低头抬头见晕,患者看见周围的物件围着他转动,失去平衡,必须扶住支撑物来稳住脚步,很容易因此跌倒造成意外事故。维持数十秒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不等。
治疗
病发的程度和次数决定治疗方法。若数年才只发作一两次的患者,或不必服药;病发次数过于频密或症状太严重,应寻求治疗。
治疗症状(又分长期药物及短期药物
短期药物:短期药物主要针对严重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比如控制眩晕的晕车药可助于减缓晕头转向,控制恶心。
长期药物:长期药物,如利尿剂以减少液体积存,可助于液体积存在内耳及内耳压力提升。
根治方案
往耳朵注射类固醇或强效抗生素,破坏导致眩晕的内耳神经,拔掉祸根;或通过外科手术,消退内淋巴管水肿。
此外,负责身体平衡得耳蜗被破坏后,身体不会因此失衡吗?玛丽娜解释说,当一边耳蜗被破坏后,另一边耳蜗和半规管会负起平衡身体的重任。
根治的最大隐忧,是将造成患者永久性失聪,届时尽管佩戴助听器也无用。佩戴助听器有助疾病早期发生的听力受损。
控制疾病从个人生活做起
控制耳水不平衡的3大生活守则———1.减压;2.少盐;3.避免身体水肿。
饮食
健康饮食,避免高盐饮食、味精,也不可暴饮暴食,定量进食可帮助维持身体液体。患者也应少摄取酒精、咖啡因食品如咖啡、茶、巧克力、不要抽烟。
日常活动
患者在平日应避免短时间快速移动,尤其头部及眼球快速移动,如突然弯腰拿东西。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嘈杂的环境容易引发眩晕,特别是患者一般听觉受损,更容易受到噪音影响。
当女人怀孕时,身体特别容易水肿,患者若怀孕,应格外小心,尽量避免摄取过量盐分等可引发症状的动作。
运动
多做减压运动如瑜伽、太极,避免激烈运动。
病发时你应该
●眩晕时,坐下或躺下。避免任何可导致症状严重的动作如突然移动、太光的照明、看电视或阅读。
●除了休息还是休息,症状停止后,别急着回到刚才未完成的活动中,应再休息一阵子,才起身,小心以防失衡。
●避免开车或操作机器。
负责身体平衡的内耳(人类的耳由外耳、中耳、内耳3部分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听管,负责辨别声音的方向及收集音波;而听管内有脂腺的分泌物并且呈S形状,管壁内层有毛,阻止异物入耳。
中耳:中耳与听管交界处有一薄膜,称为鼓膜,由外耳传来的音波振动鼓膜,转化成振动,经由横越中耳鼓室的3块小骨向内耳传递。
内耳:
听觉和平衡器皆位于此,耳水不平衡的病源也在此。内耳道为复杂而曲折的管道,因此也被称为迷宫。管道分耳蜗、前庭和3个半规管。
●前庭和半规管负责平衡。将我们的位置或加速等变化传送给大脑,然后通过大脑控制身体的肌肉作出协调,再作出适当的反应。如果这个平衡系统失调,就会出现头晕。
前庭连接听觉的部分,负责身体的静态平衡,维持身体的稳定。前庭内球囊和椭圆囊有内淋巴和毛细胞,还有耳石膜。当我们做直线加速运动时,耳石膜里的位觉砂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刺激毛细胞产生平衡感觉。
半规管则负责动态平衡,旋转或加速等动作时,半规管负责保持人体平衡。半规管里内也有淋巴和毛细胞存在,当内淋巴流动时会带动毛细胞弯曲倾倒,产生运动感觉。当头部运动时,液体流动,感受器向脑发送信号改变方向。
●耳蜗负责听觉。由中耳传来声波的振动,振动耳蜗内的淋巴,刺激听觉感受器而产生冲动,再经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