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葬礼该怎么办?”“希望葬在什么地方?”“怎么处理遗体?”
这些问题是“死亡研讨会”里的一个环节,给我们的脑部做运动,然后分组交流的问题。由于我的德语还不太流利,所以比较乐意听听其他人的看法。手里端着一杯热咖啡,坐在人群里安静地倾听。
“听说有人把骨灰埋在一颗树下。有个地方,每一棵树都是坟墓,称墓园森林,挺环保的。价格如果不贵的话,我还蛮喜欢这个选选择的。”一个大约60至70岁的阿姨说。
“我倒没有想那么多,因那时候反正都死了嘛,人家怎么处理,我也管不了。最主要是我的家人可以负担的葬礼,找一个方便大家扫墓的墓园。反正都死了,就不要再麻烦后代了。”另一个乐龄阿姨说。
“不行!你一定得交代。要不然亲戚间会因为葬礼而闹意见!我的阿姨就是这样,事先没交代清楚,结果在办理她的后事时,亲戚们因意见分歧而搞得气氛僵硬!”一个年纪较年轻的女性说。
“你说的虽然有道理,可是如果家人为了满足我的遗愿,搞得大家不方便,实在没有这个必要。举个例子,如果我说我要葬在老家的话,就非常不实际,儿女们住的远,为了葬礼和扫墓,需要翻山越岭,也太不可理喻了。”乐龄阿姨辩驳。
“我目前的生活,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周三的合唱团练习。我的葬礼,希望我的合唱团能来唱唱歌,唱我喜欢的歌,唱大家喜欢唱的歌,唱开心的歌,来一个欢笑音乐葬礼!”一个老爷爷插话。
津津乐道谈死亡
对于死亡和办理后事,大家却聊得津津乐道,欣赏大家的豁达。没想到和“死亡”有关的话题,都可以那么有趣与创意。从中也可以偷窥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骨灰种在树下,葬礼来个欢乐合唱团,然后死了还为家人着想,这些都是以后我办理自己后事可参考的点子。接着,我问自己:“然后呢?又怎样?”葬礼办得大家哭得稀里哗啦或者办得大家笑得嘻嘻哈哈,对于死亡本质上有什么不同?意义又在哪里?
当来到“生命的意义”这问题时,就要回到创造生命赐生命给我们的上帝。我的生命意义应当是以荣耀主为衡量价值。我每一天的生活,做到这一点吗?当我死去的时候,我生命的总结,和我所持守的价值观相符吗?
完美的说再见,始于每一个今天。
“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立比书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