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驻足红尘:夜深沉

$
0
0
如果我是编副刊或办编杂志的,我一定会做一系列张恨水的小说研究。潮流不是时兴怀旧吗?喏,张恨水就是一口现成的古井。 十几岁看张恨水的小说《夜深沉》时,主要是看故事,追情节,看完就算。然而,“算”是一回事,记忆力却好得出奇。多少年过去了仍然记得书中所写的,不但记得故事情节,连人物也历历在目。那时看小说,真的是来去自如,从来不受文字干扰。换言之,那时候看书,文字只是一种符号,作用不过是交待故事罢了。 至于书中的意旨那是可以不用理会的;而社会上那些寓意深远的事情,也是视个人的理解而定。 越读越有味道 最近重读《夜深沉》,越读越有味道,觉得这部小说写得真好。首先是好看,然后是热闹、洞达、平远、高旷而渊博。除了重墨描绘的乱世哀情之外,还交织出权贵和小吏土绅人等的众生相。除了匠心独到,结构完整以及文字细腻,它最大的成功在于“写得比现实更现实”。我的意思是说那种叙述的语言让读者一下子就进入了“虚构的现实中”《夜深沉》其实是戏曲“虞姬舞剑”的一段曲牌名,张恨水把它借过去作为书名,还将这一曲二胡琴曲贯穿小说始终,让它衬托出夜深的寂寥与冷清。 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的创作意识,浮动有如蝴蝶的艳姿———那真是民国夕阳影里的洞天幽境!但见才子佳人们一双双,一对对,像鸳鸯,像蝴蝶;水里游,花间舞。风花雪月啊荡漾成春水。如此又有了“通俗文学大师”之称。可是,“鸳鸯蝴蝶派”风行,文学通俗化,并未获得文学界的认同,并且颇有微词。 认为此种艳情小说非但没有文学价值,还有害于青年学子。论其功用,勉强说来也仅能是供作消遣,填补小市民茶余饭后的空暇时间而已。繁荣起这样的文化氛围,对社会毫无建设云云。 这种论调,在那个时代,不堪辩白,也无可辩白。 而在我的认知上是:文学再通俗,也有其不可忽略的社会意义。特别是重读《夜深沉》,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成败得失———写的人死了,那个时代也过去了,但是那些事自有它本身的永恒性。 把瞬息化为永恒 于是便想:如果我是编副刊或办编杂志的,我一定会做一系列张恨水的小说研究。潮流不是时兴怀旧吗?喏,张恨水就是一口现成的古井。 他的小说充满“时代感”,并且地方色彩浓得化不开。他所描写的北京事物,有如一幅风情画长卷,把一切被风吹雨去的留在画卷上。你只需开打,便能看到许多古人,听到他们的足音和笑语———是他,张恨水,把被时间夺走的一切归还给我们,并把瞬息化为永恒。光看他写大杂院里的民生就已经是笔端生花,活色生香了。还有,他对唱戏的女子情有独钟,格外眷顾她们,想必他本人也是个好戏之人罢。写这些唱戏的女子,笔端总是带着深情,写她们怎样唱,观众如何反应,如何全场屏息,写到这种情节,感觉到他的灵感格外飞扬;不但有表情,还有造手。她们中有的拘谨靦腆,有的妩媚撩人。文字中流动的气韵更是盈满,我不由暗暗慨叹:如此锦绣篇章,夜深沉?北京的一钩新月挂城头,满城僻巷胡同深,巷里转来婉转动人的歌声,伴有咿咿呀呀的二胡,拉过来又拉过去……夜深了,沉下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