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而知之谓之神”源自古医书《难经》。
六十一难说: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来诊察疾病,望是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包括面色、舌苔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咳嗽、喘息,并嗅其口中或身上是否有异味;问是询问病人症状,以及患病史等;切是用手把脉或按腹部诊察是否有异常。
眼睛可看出状况有经验的老医师,往往通过“望”大概可摸到患者病在哪里了。
“眼睛有神无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总体状况。眼睛明亮有神、黑白分明,身体状况就好。”从眼睛的有神无神,就可以看到一个人健康与否,简单方便。
不过目前的医师多能掌握各种诊断疾病的手段,并能读懂MRI及各种扫描参考资料,所以看起病来方便多了,可说十拿九稳。
一家庭5个成员来做客。夫妻是50多岁的中年人,两位分别15及10岁女儿,及12岁的儿子。
先生左腿肌肉轻微萎缩,左坐骨耻骨连接处压痛,走路跛行,怀疑是左坐骨髓神经受压。
太太鼻翼肥大,后颈扁平,或是长期鼻子敏感的病征。
3位儿女都有鼻子敏感和黑眼圈,小女儿还有干眼、有点弱视。
体内隐藏的疾病
黑眼圈是现代小孩的通病,往往只要观察下眼睑的黑色素加深,就大概可以读出孩童体内隐藏的疾病:睡觉滚来滚去,磨牙、便秘便臭或排便困难(可能是巨肠),胃口不开或挑食,肛门痒、多动、脾气暴躁等。
肛门痒是蛲虫病必有的病征。当孩童睡后两个小时,蛲虫会爬出肛门口产卵,造成肛痒,使孩童睡不安宁,甚至磨牙。
蛲虫分泌的毒素会神志,使孩童多动,注意力不能集中,行为怪异等。
望、闻、问、切各有独特的作用,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初学者不能相互取代。临床必须结合运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称为“四诊合参”。
可惜却有医者,不望不问不闻,标榜把脉就可察知疾病的原因。
《醒世恒言》:“你等疑我不曾看脉,就要下药。不知医道中,本以望闻问切为神圣工巧,可见看脉是医家第四等,不是上等。”
行医不能标新立异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