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时卖报纸、罗厘跟车员到做学徒,17岁承包工程,做过许多不同领域的工作,从一家小铁厂发展到一站式的建筑企业。从打工到创业,无论是管理、行销、金融、法律和与员工沟通都是一门学问。除了经验和经历是钱买不到的知识,其他的都可通过书刊,网络和专业人士询问获得提升。
那么多年以来,从经营与自己相关的行业至没有相关的行业,当中真的领悟与学习许多。做老板真的不简单,必须文武双全,上刀山、下油锅,事事亲力亲为。多年来领悟了做老板的辛苦,当中最可怜的是得不到员工的体谅。每位老板到最后,还是希望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接班人。
很多华人企业都希望将企业交给孩子,这是错误的观念。要知道股东的权力比董事更大,董事只是公司股东聘请的受薪者,他们必须负起所有法律责任,为股东争取最大的利益。企业应该留给有能力、有使命者去继续经营,或聘请一些有名的CEO来管理,自己则可以成为股东来监督自己的企业。
家族企业面对断层危机
近年来,由于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许多家族企业面对“断层”危机,甚至很多都已倒闭或破产。在市场很多家族企业曾经辉煌风光,但往往在辉煌顶端后开始没落。归根结底,导致家族企业“断层”的致命因素不在于外界,而在于本身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荒田没人耕,耕了有人争。企业没钱时没事,赚大钱时就会开始争吵了。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弊端多
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由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属之间投资组成,这种模式最大弊端就在于其企业制度的体制缺陷、企业人力资源匮乏、决策程序不科学等。有时候,分家不公,导致有些家族甚至出现父子相残、兄弟相煎的悲惨境况。
家族企业以自己人利益为重的思想和利益观念,是导致员工难享有公司主权、难参与公司决策、只能充当打工仔的角色,同时也得不到企业的足够信任。
有些企业重用亲属有“排他性”,员工无法在企业获得归属感、无法得到管理阶层的信任与重用及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商议,总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形成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提升,员工就只能抱着打工心态。在这样的情况,没有外入人才对企业资源的补充,自然形成企业发展的障碍。
老板应该设定升职机制,让员工安心就职,让他们参与公司的决策,提供更大的发挥平台,把员工当成家人一般的对待,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同时从内选拔未来的接班人和管理架构,如果是自己人也要从底层做起,让所有员工都知道,“能者居之”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