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游目四顾:女侠豪杰的特色

$
0
0
中华豪杰反映在唐代及以来近千年的传说,民话及侠客小说到现代电影电视剧中,女侠的存在,可以说是一大特色。综观全世界,没有哪一个社会也不见哪一族有华族那么多的女中豪杰。 中华女侠,分传说中女英雄和实存不过经后人夸大而成女杰的巾帼英雌两大类。 历史上,讲故事的人讲开的聂隐娘,在唐朝德宗的贞元年间,四出刺杀恶人贪官开始,到后来在长江、洞庭湖一带行侠仗义的谢小娥、清朝传说以绝技及秘密武器斩下清皇帝雍正人头的吕四娘,再到方世玉的老妈子苗翠花及东莞女杰神腿莫清娇,是传说中的女侠。 实存人物,经后世戏剧化而成女中豪杰的,最闪耀的莫过于杨门女将。 杨门一族是五代十国的北汉武家,宋王朝成立以来,杨家五代人为宋王朝五年皇帝效命。到男丁几乎全战死,杨老太佘太君以百岁老妇率领杨门12寡妇为宋王朝远征西域沙场,虽然未写入守代正史,全是寡妇的杨门女将英雄事迹都取代了正史,牢记后世华人心中。 杨门12寡妇 传说,民间故事到明、清兴盛起来的小说,女性地位远远不及男性的中国社会,反而在英雄传说中,女性豪杰所占的地位相对的高,有历史环境也有社会因素造成。 唐代,是女性比较自由开放的一个朝代。 从社会绘图及人物画像上,看出唐代女性多穿着低胸衣裳,就看出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空间比后来几个时代开放得多。 也因为这个原因,刺客及武艺非凡的英雄豪杰,特别安排了多名流后世的女英雄。 到宋之后,女性人数几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部分女性成为识字的阅读人口,写故事、演戏到街头讲故事的说书人,为争取更多的读者、观客及听众,现实社会中顺从、少反抗甚至一只蟑螂一尾老鼠就惊魂落魄的女性,却出现武功非凡一出手成群男人被制服被杀的英勇情节,博得女性好感,也借女侠的英勇令现实生活中地位较低的女性得到心理上一点舒畅。 女侠更引人感动 只要留意,中华侠客之中,女侠打倒的杀死的,几乎都是男性。反正现实中男性控权,小说或演戏中女性称强男性并不介意,而女侠的出现大大增添戏剧性趣味,中华女侠所以在侠客之中比率大。 就以杨门女将来说,老佘太君原名佘赛花,早年就已经是个美少女战士。她生逢国难时代,到了100岁,依然老骨坚强,以太婆高龄带领杨家死剩种的一群寡妇在沙场勇战敌国男性强敌,佘太君一直是近千年来中华女杰中的女杰。 清朝道光末年满洲文人文康,他写的《儿女英雄传》中的女侠十三妹,是以女侠登场的长篇浪漫小说。同样的,武侠名著《七剑十三侠》之中的红衣女,更彰显出女侠在人生、情欲、生死及行侠过程中比男性豪杰更哀怨苦命得多。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