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缅甸行(下):我看佛塔太沉重

$
0
0
对许多缅甸人来说,佛,是生命的全部。他们认为建佛塔可以造福终身,修福来世,尽管生活拮据,他们也宁可省吃俭用,奉献所有积蓄,修建一座佛塔,是毕生的功德。 缅甸的佛像与佛塔大都金光闪闪,造价不菲,从仰光的大金塔到蒲甘一望无际、数之不尽的佛塔丛林,教我们看了都太沉重。是众生太庸俗?还是礼佛有价? 在缅甸人身上,精神的富足与经济的贫困奇妙的并存着。 从仰光乘巴士到蒲甘需时10小时,同车的竟有几位大马男士,还有人故意喊“Malaysia boleh”,以示绝非假冒的“大马制造”。 没想到缅甸的长途巴士都很新颖干净,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除了正规的座位坐满人,中间的过道上居然还摆上小矮凳供搭客坐,这些人只比我们略早下车,但也要坐上7、8个小时,难道不会腰酸背痛? 这样的票价不知道有没有便宜些?还有,这算不算超载? 缅甸人不止拜佛男尊女卑,连生活上一切细节亦如此。 漫长的10小时车程,中间只停一个休息站让搭客喝茶、上厕所,过后司机有三急,就停在路边就地解决,其余缅甸男人也如是办,完全不理女搭客的需要。 只做3件事 清晨5点抵达车站,漆黑中找到接车的人,送到酒店放下行李,立刻赶去瑞杉多佛塔看日出。而有“万塔之城”美誉的蒲甘,是一座广袤的平原,即使在能见度不高的晨曦中,也随处可见佛塔的尖顶。 在蒲甘王朝的强盛时期,国王阿努律陀下旨广修佛塔,数量之多一度达到444万座,因此又称“四百万佛塔之城”。可惜至1287年,忽必烈铁骑踏破佛都,终结了王朝的辉煌,只留下烟霭中屹立的佛塔。时至今日,仍存佛塔2000余座。 建于11世纪,下方上圆,灰白高大的瑞杉多佛塔是蒲甘著名“观日”胜地,每天的黎明和黄昏,都挤满欣赏日出和日落的游客。佛塔共有5层,四面都建有石级和铁扶手,可一层层的攀登,类似印尼的婆罗浮屠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只要不畏高,稍为有点脚力,登顶毫无难度。 寒风中天色渐白,看着颇厚的云层只透出少许红光,正当我们担心会白跑一趟时,一轮红日穿云而出,徐徐上升,映照着平原上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佛塔,身边的人都显得兴奋而鼓噪。 有人说,在蒲甘,每天只做3件事:找一座佛塔爬上去,看日出和日落。 此言不假,我们在蒲甘就做这3件事。看过日出,傍晚5点,我们又重回瑞杉多佛塔,向这天的太阳告别。 晚霞布满天际 看日落的游客比看日出的要多很多,而且洋人居多,我们不落人后的再一次赤足攀爬至最高处。背向看日出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日落,应是常识,偏偏还是有人有疑问,傻傻搞不清楚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的道理。 我发现人们向来只担心看不到日出,却从不担心看不到日落。晚霞在我们毫不担心的期待下布满天际,太阳在此美丽的衬托下缓缓退场,美得让人屏住呼吸,震撼不已。 佛之面容变幻莫测 蒲甘天气很好,阳光普照,长年雨量不多,不像仰光有这么长的雨季。下午的太阳可用“毒辣”来形容,但我们却没闲着,连着参观了好几座佛塔。 这里也有一座大金塔,不但造型相似,金碧辉煌的程度也不遑多让,只是面积没那么大。太阳把寺庙的地砖晒得滚烫,赤脚走在上面,我们是三步并着两步,又跳又叫的寻找遮荫的地方。 另一座阿南达寺(Ananda Temple)———盛世之塔,被称为蒲甘最优美建筑,到了蒲甘而不参拜阿南达寺等于白来。它建于1091年,是蒲甘现存两千余座佛塔中较大较精美的一座,以佛祖释迦牟尼弟子阿南达名字命名。 寺内四面皆有9.5米高的释迦立佛塑像,凭着建筑设计对光的巧妙运用,在建筑廊壁上开有圆形天窗,自然光线可照在佛面,而佛身也熠熠发亮。而更奇妙的是,随着参拜者站立不同位置,佛之面容或微笑,或沉思,显现出变幻莫测的眼神,叫人啧啧称奇。是佛相由心生,还是不同慧根有不同的领悟? 佛塔太多,不但游客住不记名字,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也只能以编号的形式登记。 知足常乐 除了佛塔,沙画是蒲甘著名手工艺品,人手绘图,用沙子制作,多以佛像或僧人为题材,画得生动活泼,构图优美,色彩鲜艳,是游客必带的纪念品。 缅甸人大多知足常乐,待人有礼,脸挂笑容,治安也相对的好,如果不追求物质享受,生活也许不如我们想像的难。从缅甸回来,对在大马的缅甸外劳也多了几分好感。期盼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道理,把更多的资源投入教育,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不需再离乡背井出国当外劳。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