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再生纸板做包装食品的纸盒,纸盒上的有害印刷油墨就可能沾染食物。德国的联邦风险估计机构说:“再生纸板也用来做食品包装盒。很多干粮,如米、面包屑、意大利面等,都用这种包装盒。
瑞士苏黎世坎顿试验室现分析到,此类再生纸板可能含矿物油。矿物油来自油墨,是印报纸常用的。食品如果用此类纸板盒包装,油墨就可能沾染食品。动物实验证明,这些矿物油累积在体内,可能破坏肝和淋巴结。”(见2010年3月10日《德国联邦风险评估协会的常见问题解答》)
存放越久沾染越严重
英国《独立报》在2011年3月9日就报道,瑞士研究人员发现,用旧报纸做的再生纸盒,油墨里的矿物油可能沾染所装的食品。
2010年,由科尼葛罗卜博士领导,在苏黎世的瑞士政府食品安全实验室,为德国食品部做了一个研究,检测了119种从德国超市买的产品。
结果证实油墨很容易穿透包装盒内为食品保鲜内袋;放得越久,食品吸收越多矿物油。
研究人员检测了存放在再生纸盒的食品样本,发现其矿物油含量比国际机构定的“安全界限”高10到100倍。据研究人员估计,转移到食品的矿物油,平均约四分之一来自纸盒的印刷油墨。
科学家认为,吃了这些矿物油可能引发内脏器官炎症和癌症。那些表面积与体积比最大的食品,如面粉、米、意大利面和早餐谷类食品,最易受沾染。不过他们也强调,长期吃这些受污染的食物才有危险。
矿物油是油墨成分之一,含各种各样烃(碳氢化合物)分子,有的是饱和烃,有的是芳香烃。再生纸板含不同种类的矿物油,包括溶剂、蜡和粘合剂的。
一般认为,用旧报纸制的再生纸含更多矿物油,因为报纸上很多油墨。矿物油里的烃通常经蒸发作用变成气体,才慢慢进入食品里。据联合国粮农机构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规定,食品的矿物油饱和烃安全界限是每公斤0.6毫克。
矿物油芳香烃浓度超标
2010年瑞士的研究分析了119种德国市上的干粮;有谷类、饼干、意大利面、米、等等。这些食品样本平均存放已两三个月,多数是装在再生纸制的包装盒,因为厂商打算存放更久些。这些样本是在2010年4月收集的,存放1至3周才做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样本“常常超过”安全界限十到几百倍。矿物油芳香烃浓度多数超过每公斤10毫克,但是,研究人员特别提到,它的安全界限目前还没有规定。
纸盒里的食品没另加内袋包装的,或另加纸袋或聚乙烯袋包装的,含较多矿物油;另用聚丙烯等其他材料的内袋包的,或纸盒里有一层铝的,似乎能防止矿物油转移。
温度高易转移有毒物质
此外,用再生纸做的外卖食品包装盒含有毒油墨、胶黏剂、颜料,加热时可能沾染食品。米兰大学科学家就做了一个研究,发现意大利北部16家餐馆的食品盒都有酞酸二丁酯;其中一个盒子含超过70毫克,还有好几个含超过40毫克。
研究主任莫妮卡.波诺尼说:“这明显表示,这些盒子至少是用了一些再生纸或再生纸板做的。”
波诺尼认为,因为热披萨是装在盒子里的,因此可能沾染纸板的化学品。
她说:“纸盒里的温度可达60-65°C,披萨也可保持热度好多分钟,纸盒的有毒物质就更易转移到披萨。”
金属罐头含有毒双酚A
我们吃到的双酚A,相信最大源头是罐头,因为多数罐头的防锈和保鲜层含此化学品。
双酚A是一种合成塑料硬化剂。据研究,它和男性不育、心脏病、中风有关,而且会增加患癌症和糖尿病的危险。美国乳癌基金会说,“双酚A是一种人造雌激素,可引发乳癌、生育问题、肥胖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免疫系统受损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食品罐头为何用双酚A
做罐头的金属能渗沥到食物里。铬和镍能从钢(美国食品的罐头多数用钢制)出来的极少,或者完全不能。常用来做饮料罐头的铝,从理论上来说,就可能渗沥到所装的食物或饮料里。
据研究,吃下大量铝会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此类渗沥对食品食者都不好,也会使罐头腐蚀。因此,大多数罐头内壁都上了一层符合食品等级的环氧树脂。
科学研究证实这种衬层含双酚A和其他可能有害的化学物。研究也证明双酚A能从双酚A制的容器渗入食物或饮料。
2011年做的一项研究,发现罐头汤和罐头黄豆所含的双酚A,可比新鲜者高超过1000倍。
哈佛研究人员把75位自愿者分成两组,一组每天饮一罐头汤,为期5天;另一组只饮新鲜材料做的汤。周末休息后,然后两组对换喝的汤。研究结果登在《美国医药协会学报》。
报告说,连饮5天罐头汤,每天一罐,尿里的双酚A增加了1221%。领导研究的詹妮卡维说:“喝了用某些硬塑料装的饮料,会增加你体内的双酚A。这我们知道已一段时间了。这个研究结果则表示罐头食品更需关注,因为消费数量大。”
这个研究没调查它对健康有什么影响,但已引起关注。
一同做研究的卡林米歇尔说:“我们发现,只饮一次汤后,尿的双酚A增量出乎意料。对常吃罐头食品或每天喝几罐饮料者,或许要小心了。”
乳癌基金会说:“少吃罐头食品,你就会少吃到双酚A;尤其要避免吃酸的、或咸的、或油腻的罐头食品,因为罐头衬层的双酚A更可能渗入这些食物。”
避免吃10种罐头食品
要减少摄入双酚A,应避免吃的10种罐头食品:椰浆、汤、肉、蔬菜、酱汁食品、果汁、鱼、豆、代替正餐的饮料和水果。
此外,千万不要把未开的罐头食品,如炼乳或蘑菇汤,放进气压锅或热水加热,对健康非常危险,这会使罐子的双酚A和其他化学物渗入食品。
“罐头的罐子是可靠的,是可再循环和耐用的包装;可使食品饮料保持新鲜,方便运输到远地,但它不是做来当炊具的。”
这是司各特麦卡迪说的。他任职的科罗拉多波尔公司,是美国一家食品和饮料包装大制造商。(2010年5月19日《科学的美国人》)
新包装新的危险
为了解决有毒化学物从包装渗入食品,便有人开发使用其他包装材料和加工方法。但是,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给大众健康带来新的危险。用纳米粒制造抗菌包装就是一例。纳米大小的银抗菌力很强,可置入塑料,使食品保鲜更久。还有,纳米大小的泥土可密封瓶子和其他包装物,隔绝空气和水分,可防食品变坏。但研究结果说明,纳米粒会从包装转移到食品,因此消费人很可能吃到这些纳米粒。
过于广泛难于查辨
食品包装的纳米银:银是最常用的纳米粒。这些粒子十分小,一根头发就可能粘上千百万粒。据报道,纳米银已经用于做食品容器。在2010年,美国环保署发布关于纳米银的《当前科学文献评论》,证实纳米物质,包括银的,已用于食品包装。
该报告说,用得有多广泛则难于弄清。这份环保署的报告说,不管是食品还是食品包装,“目前的标签条例没规定要列出纳米材料”。此外,“含纳米银的产品,其生产正移向远东,尤其是中国、南韩、台湾和越南”,因此更难追查这些来自海外的纳米产品。
含纳米银的产品也很难查出来,因为它们用不同名称的牌子。环保监督团体警告说,很快就会到处都见用纳米技术加工的包装,因为“大型食品公司正投入亿万元研究生产纳米食品和纳米包装。”你的食品有银微粒……。据2013年12月号《食品与化学品毒理学》报道,最近有一项研究,对3种工业生产的纳米银塑料食品容器做了纳米银转移的研究,发现所有样本都发生纳米银转移,总转移量为每公分在1.66与31.46毫微克之间。
毒性如何?
这些微粒添加剂对健康和环境的有什么影响,现在懂得还很少。对纳米材料的最初的研究不多,但认为它可能有害。南丹麦大学的弗兰克杰尔森说,固体银没什么危险,“但当你把这个金属打碎到纳米那么小粒,它就可能穿透肠壁,就可能引起细胞变化。”只有最小的粒子能进入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引发产生更多自由基。自由基是身体能量代谢自然产生的氧化物,但数量多了就有害。
削弱人体免疫系统
自由基就是使塑料变坏的东西。在人体内,自由基会攻击好的细胞,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及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削弱人体免疫系统。至今研究对银纳米粒子是否引发疾病还没定论,但专家要大家小心,因为产生过多自由基是令人“担心”的。
另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食品和饮料发现的纳米材料可能干扰消化细胞。这份关于饮料补品含纳米粒子的报告是刊登在《ACS永续化学与工程学》。研究人员用8种商业饮料做试验室试验,都是含金属或类似金属纳米粒子的,看它们对肠细胞有何影响。结果发现这些饮料改变了细胞的组织,减少了细胞的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指状突起,能帮助消化食物。
他们说,如果此类饮料进入人的肠胃道,就会造成消化不良或腹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