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搞不清头痛和偏头痛的分别,且让拉曼大学中医系讲师张群艳为我们剖析。
头痛有很多因素引起,离不了天气太热中暑、过于劳累、熬夜、饮食不当发热气等等。一般头痛可能只痛一天半天,或吞服止痛药就会好。唯有偏头痛,痛起来可能会好几天,并且是惯性的发作,且不能根治!
何谓偏头痛?
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的一种,对西医来说,是血管神经性的疼痛,并认为有3个因素引起,即血管、神经和激素。发作原因是头部的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引起。
它属于反覆发作,每次发病都有明显的诱因,严重可一个月平均发作4次。发作时间从4小时到72个小时不等。
病发预兆:发作前24小时内,会出现情绪不舒畅、容易生气、容易被激怒、疲倦,情绪上也可能变得抑郁或忽然异常兴奋。对外界的刺激很敏感,例如噪音、光线与嗅觉都会造成很大的刺激,或很想吃某种食物等等。
甚至有一些患者有各种先兆,例如视觉缺失,眼睛看东西不清楚,肢体或面部神经忽然间瘫痪,又或者忽然间失语讲不到话等等。
医学上,偏头痛还与其他疾病有密切相关,比如脑中风、脑白质病变、神经系统异常、心脏病变、认知功能(词语能力为主)、眩晕、精神障碍等等。
在疼痛的症状上,最常见典型症状是单边头痛为主,感觉是有搏痛,就像随着心跳脉搏被抽着一样的跳痛,严重的还会伴有恶心、想吐又不能吐。
走动或上楼梯又或者是头部晃动时,都会加剧头痛。这些症状是一般头痛所不会有的。
发病原因
偏头痛很复杂,发病的原因很多,较常见的如下:
1.遗传基因,可能60%偏头痛患者都有家族史,并以母亲曾是病患为多。
2.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生理周期不太稳定。经常有情绪压力、失眠等,也会影响内分泌失衡。
3.饮食因素,有些人经常吃刺激性食物,经常抽烟喝酒,使血管舒缩功能较差。
4.环境因素,外界的环境温度不适,太热或太冷、空气污染、空气不流通等都可诱发。
5.体能因素,过于疲累、睡眠不规律、熬夜,甚至过度的锻炼也会有问题,现代人常去健身室,每当用力时,肌肉是收缩紧绷的,同时也在压迫著血管神经,进而导至血管收缩痉挛。
此外,服食药物如避孕药、雌激素或止痛药,或是强光、气味与噪音的刺激,都是其中的诱因。
女性较男性多3倍
张群艳说,由于激素的分泌对偏头痛也大有影响,因此女性发病率比较大,因为雌激素的分泌与水平高低都会影响血管的收缩与舒张。
“一般来说,女性患者比男性多3倍。儿童也会有偏头痛,在11岁以前,男生会多于女生,但在青春期过后,女性就多于男性。一般女性的第一次偏头痛发作时,就是月经初潮发生的那一天。”
偏头痛与雌激素两者之间有很大联系,女性在怀孕时,孕激素增加,因此怀孕期间较少发生偏头痛,一旦生产过后又会回复。在绝经过后,偏头痛也会开始减少或消失。
头痛与偏头痛分别
上述皆是偏头痛的特征,而一般头痛最常见是紧张性的头痛,通常是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感觉整个头都在痛,这种头痛跟情绪压力有关,只要放轻松了,疼痛感就会消失。另外饮食造成“上火”的,例如吃了辣的或煎炸物,刺激性的头痛,可能还会伴喉咙痛,只要吃些清凉解热的东西就可纾解。
一般头痛与偏头痛的分别如下:
偏头痛:男25:女75 一般头痛:男40:女60
偏侧
偏头痛:60%单侧
一般头痛:弥漫性双侧
部位
偏头痛:前额、眶周、颞部、半侧头部
一般头痛:弥漫性
频率
偏头痛:一个月1至4次
一般头痛:一个月1至30次
疼痛程度
偏头痛:中度/重度
一般头痛:轻度/中度
持续时间
偏头痛:4至72小时
一般头痛:不定
疼痛性质
偏头痛:搏动性
一般头痛:钝痛
中医如何看
张群艳说,“偏头痛”是西医用的名词,中医治头痛的特点,是看病位在哪里。偏头痛主要发生在颞侧,属少阳胆经,古代称“偏头风”,由于头在最高的部位,容易受风邪侵袭。
中医把头痛分为两类,即外感和内伤。外感是指环境气候,包括风热、风寒、风湿等,由外感邪气引至。
“例如大马的天气炎热,人们原本在太阳低下曝晒走着,忽然进入冷气商场,热时毛孔打开出了汗,忽然气温转为寒冷,感受到寒气,就会导至血管经脉收缩,气血运行不通畅。中医说不通则痛,于是就会引起头痛。”
内伤方面则包括本身体质不好或饮食不当引起。头是诸阳之会,如果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影响头痛。
“在中医来看,头痛主要与肝脏有密切关联,例如肝火上炎或肝风内动等等。”
偏头痛一般发生在一侧,不一定发生在左边或右边。但中医有说“左肝右肺”,偏头痛发作是跟肝气不舒有关;中医也有说“女子以肝为先天”,月经的调节也是和肝功能有关,因此中医认为偏头痛会发生在左侧较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偏头痛还会结合其他原发性头痛一起发作。
头痛与眼睛有关?
也有一些人认为眼睛的毛病和头痛有关,若好好保护眼睛是否就不会让头痛发作呢?
张群艳说,在西医是有“眼源性的偏头痛”,那是由于屈光不正所引起,例如近视、远视或闪光忽然加深。也可能对着电脑的时间太久,调适不过来。又或者是青光眼眼压升高或角膜炎发作都会引发头痛。
中医理论则说头痛跟肝胆有关,另一方面,肝开窍于目,因此两者之间也大有关联,有时偏头痛发作时,眼睛也会跟着痛。因此平时就要保护眼睛,尽量让眼睛多休息,不要在弱光下看东西,免得引起眼源性的偏头痛。
“但是,保护好眼睛并不等同偏头痛就不会发生,这样做只是尽量消除诱导的因素而已。”
预防与治疗
防治偏头痛,最重要先解除诱因,看是什么因素造成。
一般来说,女性雌激素分泌的多寡都和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有关。爱吃肉类脂肪的,会导至雌激素升高,较可能发生偏头痛。但是也有人因雌激素水平低而引发,情况因人而异,大多数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高低的的突变敏感而引起的。
预防方面,要时刻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于劳累,注意温度的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女性也要注意月经生理期前后的调养。
张群艳也提供了以下防治方法让偏头痛患者参考。
发作前期的纾缓法
泡手法:感觉偏头痛开始发作时,可用摄氏40度的温水来泡手,以盆子盛水,把双手泡进去半个小时左右或直到缓解为止。水一定要保持温度,如果降温了就要换水。这是对治血管性偏头痛的方法,因为当血管要扩张当际,温水泡手能让血液流向手部,纾缓紧张的血管。
冷热敷法:感觉头痛将要发作而未发作之际,可用热毛巾敷在可能发作的部位,大概15至20分钟。若头痛已开始,有搏动或抽痛的感觉,那时是血管开始扩张了,就要用冰冷的毛巾敷在患处15至20分钟。
按摩穴位法:
头痛发生有分2个时期,刚开始是血管痉挛,过后激发血管扩张,一旦扩张,血液忽然间往前冲而导至头痛发生。
中医有“解痛三穴”,可供偏头痛发作时按摩纾缓,但是并非人人适用,由于头痛发作时,血管痉挛,肌肉已呈紧张状态,如果再按摩压迫,可能会使患者更痛,因此若病人不适合就要马上停止,若对病人有效就可以继续。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交连线和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按摩法是以手按压按压放一下,持续做3至5分钟。
※合谷穴
又名虎口穴,左手的虎口撑张,右手的姆指扣上去左手虎口处,以姆指第一关节往下压的部位即是。按压时要往内推,会感觉特别酸胀,持续3至5分钟。(双手可替换做)
※风池穴/太阳穴
风池位于耳后头软骨下,发际附近的凹陷处。太阳穴位于眉毛和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往外一寸的地方有个凹陷处。这两个穴位可分开按压,但双管齐下更好,即双手的姆指与中指分别在风池与太阳两个穴位按压更见效。
※列缺穴
中医说“头项寻列缺”,头部颈项部有痛楚可按摩列缺穴。如果正在上班、乘车或场合不方便按压上述穴位,也可按摩列缺穴。列缺位于腕横纹1.5寸之处的肌腱之间。要简易寻穴,即双手两个虎口交叉,食指可碰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即是,按摩法是以手指从穴位处往上推200下。
食物宜忌
偏头痛患者要戒口,尤其巧克力、乳酪和柑橘,都会导至血管痉挛,因为里面含有一种称为酪胺酸(tyrosine)的物质,可能导致血管痉挛而引发头痛。另外还有腌制物、泡菜、香肠、代糖的食品、红酒、冷水、止痛药等。
鼓励多吃含镁和钙的食物,例如全壳类的食物、坚果(核桃、杏仁)、菜花、豆腐都可以调节血流,放松肌肉,不让血管过于紧张。
在食疗方面,中医最常用的是天麻,例如天麻炖鸡,即以100g天麻片、人参20g、枸杞子30g、香菇50g,把所有材料置入一只鸡的鸡腹内一起炖煮,是效果很好的解痛药膳。
还有一道“养血缓痛茶”,材料是:白芷6g、葛根9g、天麻9g、黄精9g、薄荷叶4.5g、生姜3片、生甘草6g、大枣5枚。做法:除薄荷叶外,其余材料加3碗水煲煮20分钟,熄火后加入薄荷叶浸泡一下,当茶喝,适合气血不足者,也有助调解经前头痛。
此外,也可吃些清凉解热的草药如菊花茶、薄荷茶等,都有舒肝理气的作用,以减少头痛症状。
张群艳补充说,中医注重预防,要避免头痛发生,就得先调理好身体。如果偏头痛发作了,使用上述各种方法都不能消痛,就只能吃止痛药了,但是也要适可而止,有些人服食过量反而会让头痛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