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练习 杂志成长

$
0
0
曾经听拥有杂志及书籍出版经验的大块文化社长郝明义先生说过,大意是杂志和书籍很大的不同在于,杂志是主题精确贴近时事的,但一本好的杂志却需要让读者在紧凑中看到深层的元素;书籍是主题多元具有沉淀性的,但一本好书除了耐看还需要能贴近时代的脉膊。 暂且放下谈书籍的出版,这一次想推荐的是,一本好的杂志。 台湾中文杂志出版量多且种类广泛,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即使有些杂志赢得口碑,却也经营得如覆薄冰。而抛开大环境的考量,近年来开始多了小资出版的杂志,不讲究气势磅礴色彩缤纷,只求贴近生活、显露格调、表明主张。如香港的《字花》、台湾的《文创Life》、《蘑菇手帖》、《小日子》、最新创刊的《秋刀鱼》,还有已停刊的《练习》杂志等。其中,生活杂志《小日子》更长期进驻了本地书店,成为许多读者每期必买的畅销杂志。 像是一本主题书 这些杂志(当然也包括文学杂志代表《联合文学》和《印刻文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扎实到位的内容,总让人忘了时间的流动。 你随手拿起过刊的《联合文学》或《小日子》来翻阅,依然可以看得津津有味而不觉过时,这大概就是郝明义先生所说的深层元素吧!它们可以是一本杂志,更可以是一本主题书。杂志和书的那条界限,已越来越难以界定。 这次要推荐的《练习》杂志,会被吸引的原因,是其别具意义的出版理念。实际阅读后,更觉得它贴切的传达了现代各族群的生活与心理状态。蠢蠢欲动却被压抑的奇幻异想、充满困惑却只能笔直前进的工作模式、想要忽略却又被逼在乎的社会标准、想要偶尔软弱却不能辜负期待的故作坚强,所有的吵杂喧闹喃喃自语沉默放空,却可在这本杂志里,找到一个适合的位置,以舒服的姿势,看见了别人,面对了自己。这是一本可以反覆阅读的杂志,如同需要反覆思考的人生。 主题充满连贯性 杂志取名为《练习》,是因为发行人兼总编辑黄俊隆先生,某段时刻开始对自我和生活发出了疑问,进而诱发很多尝试的欲望,他想尝试各种不熟悉的思考逻辑并去验证,过程中他得到一个结论:“人生是一段反覆练习的旅程”。策划了三年才发刊的《练习》杂志,就是希望可以陪大家走过生活里的每段练习。 完整呈现必经过程 《练习》杂志只有短短3期,主题却充满连贯性。从试刊号的《一个人》,再来创刊号的《在一起》,到停刊号的《说再见》,都完整的呈现了一个人生必经的几段重要过程。而这些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是需要我们练习的? 《练习一个人》的主编写道:“什么事情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不会去做的?为何不练习去做?有些人无法一个人吃饭看电影逛街,但也有人欣然地享受一切与自我相处的时光,于是我们尝试捕捉这些‘一个人’的生活片段,希望给予读者一些不同的参考样本。” 于是,我们看到了创作形态呈现极端的骆以军和陈绮贞,对谈了“如何强迫自己一个人”这件事和这对他们创作的影响。也从卢广仲、方文山等创作人的单身住所,窥得一点值得玩味的个人生活态度与巧思。当然还有不同个性的代表者,披露自己在生活上一个人状态下的视野和风景,作家纪大卫叙述自己一个人看电影的演变史;设计师聂永贞分享了自己一个人去挂急诊的故事,不想麻烦人是因为在最需要温暖和帮忙的时候,“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备胎。其实,即使你是别人的儿女、父母、情人、朋友,但很多时刻,你还是属于一个人。一个人也不过是一种状态,既不寂寞,也不孤独。 再见是崭新的开始 延续试刊号的概念与制作,创刊号《练习在一起》,则从不同面向探讨各种“在一起”的关系。 黄俊隆写道:“如果你觉得练习一个人是初阶入门,那么就一起来练习难度进阶版的在一起吧!正因为明白没有所谓永远的在一起,不管喜欢或讨厌,每个在一起的当下,记得要相亲相爱。” 《练习在一起》里,五月天玛莎写出男人与父亲间总带着疏离,难以启齿的情感压抑;曾表示不被了解的林宥嘉,当习惯不是以“我”自居后,表述了他与群众、媒体、工作伙伴在一起的心境转变。而编辑也特别访问了因不同原因而在一起的各种组合,他们对如何在一起做了不同的经验分享。 这让我们重新思考在一起并非容易,确实需练习。 让大家练习说再见 正当读者还陶醉于《练习》杂志的美好时,它却以最震撼的真实教育来让大家练习说再见。杂志第3期的《练习说再见》即是停刊号,为此出版社还推出3期杂志合成的“练习记忆书盒”,结果限量600套,开卖即被秒杀售罄。 同时出版社还举办一场实体的毕业典礼,让编辑部和读者有机会好好说再见。或许没有告别就没有新生,停刊号邀请了五月天主唱阿信和设计师聂永贞来对谈,他们曾经呕心沥血,到最后却又不得不放弃、无缘面世的创作。在取舍之间,他们如何对创作品说再见。练习告别、练习分离、练习舍弃、练习放手、练习重启,每一次说再见,都是崭新的开始。 结束前推出特别号 停刊号后,自转星球为了配合创立10周年,在2014年结束前推出了特别号《练习相信:因为相信,所以坚强》,在这时刻,推出“相信”这个主题显得意义深远。 2014年有不少的天灾人祸令人感觉沉重,这时难免会让人信念动摇和充满怀疑,当一切都无法掌控时,还有什么是我们值得相信的?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可以继续相信的理由。 黄俊隆则表示,选择“相信”为10周年主题,是为这一路看着身旁那些努力而坚强的人的自我反思;是对自我未来的期许。选择我们相信的,继续勇敢而倔强,走自己的路。 这本特别号,藉由那些创作者、受访者、品牌的故事,与读者一同摸索找寻各自相信的价值,更坚强的面对多变的世界。的确,当外面越是混乱纠结,越是需要静下心来,相信透过阅读,我们可以找到相信的力量。只要愿意相信,就有了前行的勇气。 无法确定《练习》杂志还会以什么理由、怎样的主题重现,或是否就此永远说再见?但在相信和道别之间,我们都已学着练习后,唯有静心等待另一个美好的姿态。也希望这本有想法又具温度的杂志,可以启发更多有品质的杂志的诞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