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标志着往生者安葬之地,有个人、家族及团体的墓碑。在华人敬祖孝宗的传统中,墓碑的安置方位须符合风水上的要求。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怀念,顾客会额外要求在墓碑上做标记和个性化设计,如在其墓碑加上雕塑、图案、墓志铭或陶瓷画等。
墓碑上的雕塑图案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的象征,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体现。华裔较讲究谨重,而巫裔则选择较简单的作法。随着个性化墓碑的需求,许多人会透过墓志铭来对先贤表达敬意或说出心底的思念。墓碑的价格从几千令吉到上万令吉。
杨锦发是家族第四代的石刻师傅。他生于1953年,16岁开始协助父亲打理石铺。杨式家族所经营的“锦泉兴”石铺,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除了做本地生意,也做出口生意。以前,他们是用手工雕刻,现在改为机器代替人力后,不但解决人工短缺的问题,也提高了生产效率。虽然如此,杨师傅始终躲不过后继无人继承家业的隐忧。
中国引进皂石
墓碑石雕需要手腕内力,技法繁复而灵巧,雕刻样式简繁而多样。刻墓碑的石材大多从中国引进。最常用的石材是皂石,因为它较易刻制,又能承受各种天气条件。
刻制墓碑时,主要工具是锤子和一种需要两个人操作的木制工具,然后细心的以凿子仔细凿出。
墓碑寄托哀思
这家老字号记载着杨师傅一路走过的痕迹,以及养活一家大小的来源。从小在石粉粉末中长大的杨师傅,坚持以感恩的心为逝者刻制一块块的墓碑,好让生者能把对逝者满满的哀思寄托在墓碑内,让后辈能慎终追远,创造美好的未来。
杨师傅表示,“用感恩的心工作,哪怕现在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即便在孤军奋战的事业中坚持,杨师傅依然露出笑脸,表情怡然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