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冉冉升空,孩童们牵起了充满希望的笑脸;踏遍世界的飞行员乘着热气球,随风飘扬创造探险旅程的奇迹。
动画片《飞屋环游记‧UP》中,老人与小孩乘坐由无数气球牵引的飞屋飘荡的景象,激起大众对气球飞行的憧憬。为了实践这飞行梦,气球飞行员带着热气球到世界各地参加嘉年华会,一起为湛蓝的天空绽放色彩!
搭热气球飞上天看风景
上周四清晨7时许,16颗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众目睽睽的期待下,依序升上布城的天空,为《第七届国际热气球嘉年华会》掀开序幕。本刊记者、摄影与众媒体受邀乘搭热气球升空之旅,虽只有短短半小时的飞行旅程,但足以让人回味兮。
我们乘搭的9号热气球是造型可爱的矮胖仔(Humpty Dumpty),其飞行员是来自美国的退休飞机师理查罗恩(Richard Lawhorn),他拥有40年的飞行经验与不同的飞行驾照。对他来说驾驶气球与飞机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飞机升降都需要一段距离滑翔飞行,但气球则不然,准备好就可以直接飞上天,不需引擎,也不会在同一处盘旋,只能随风飘逸,是一项非常符合自然界定律的运动。”
果然,在这承重300公斤的载体中没有方向盘,能操控热气球的,就是依据“热升冷降”的原理与风向来变换高度与前进方向。看着罗恩从容不迫地在空中“见风使舵”,时而加热缓缓上升;时而冷却让气球随风而行。在离地55米高的空中360度眺望,安静地享受钢铁水泥与绿茵作伴、蓝天白云映照在平静湖泊上。
看地图控制高度
热气球最终会飘到何方,无人知晓。20分钟后,罗恩错过了第一个降落点,只好继续飘扬,此时他聚精会神地观察前方气球的去向,一边看地图,一边操作喷火控制高度。不知不觉,我们已渐渐远离布城范围,随行的车队与工作人员已不见,大家情绪开始紧张。
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一空旷的停车处,罗恩停止加热气球,并拉扯红绳索,急速挤压气球内的气体,好让气球安全下降。降落时,罗恩大喊场者们帮忙,数个大汉应声而来紧抓晃动的篮子,与风力抗阻,直到完全静止拖曳,才算安全降落。
快乐飞行员
我们在距离起点外5公里的塞城降落,迎面而来的是罗恩的同乡好友格里摩尔(Gary Moore),原本驾驶企鹅造型气球的他,因气球在运送途中发生状况,而无缘一同飞行。
但他并不为这点小挫折感到失望,比起飞行员的身分,他认为自己更像个旅者。他充满激情地说,“周游列国是我的梦想,截止目前,我已用气球踏遍19个国家及美国境内的14个州属了!”摩尔是一名约聘的品牌气球飞行员,来大马前的一个月,已到过泰国、印度、槟城,紧接着又飞往菲律宾,参加各国的热气球嘉年华会。
摩尔喜欢带着气球到世界各国认识不同的人,“上回我们飞到某个印度村庄,那里的村民从未看过造型热气球,小孩兴奋尖叫;大人招手欢呼。这就是热气球分享开心欢乐的初衷。”罗恩也分享,“在风吹草低的大蒙古草原上飞行,一览无际的天涯,只有绵羊陪你作伴,那种体验很美妙。”
罗恩与摩尔同样是被墨西哥热气球节上,500颗升天热气球的壮丽景色所撼住,而决定成为热气球飞行员。罗恩对这爱好的热衷,以致于他不惜抛出100万美元(约35万令吉)来购买这颗英国制造的“矮胖仔”造型气球,此外他还有两款价钱不菲的可爱造型气球。
比起摩尔罗恩更喜欢独自飞行,他曾为了要破世界纪录大全,到美国中西部的北苏城(North Sioux City)尝试在零下45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低温、4万多尺的高空中飞行10小时,即便没有成功破记录,但仍是一个难得的经验。
“在空气那么稀薄的地方,我们需要带氧气筒呼吸,以免高山症发。”
梵谷的使命
在这届众多的气球中,最特别的非梵谷造型的热气球莫属了,这是由英国气球制造商在2001年特别为了纪念梵谷150周年纪念而特制的梵谷自画像气球,目前由来自荷兰的同任提尔(Ton Rentier)所驾驶。
虽然梵谷气球已有14年的历史,但除了充气时间稍久以外,还能顺利升天飞行。“一般而言,热气球在飞行约500个小时后,就需要更换气球上面接缝的盖子,至于较坚固的篮子则无需常维修。”任提尔表示,梵谷气球飞行时数没很长,因此也不需要更换,只是每年大概用500欧币(约2000令吉)来修补气球表面与维持状态即可。
重见天日延梦想
“梵谷气球除了用来纪念伟大的印象派画家梵谷以外,也用来悼念一位逝去的朋友。”任提尔述说,“这气球原本是那位朋友的,他当时透过一家啤酒公司的资助,驾驶梵谷气球推广荷兰旅游业,偶尔也会和我轮流驾驶。就这样过了7年,之后啤酒公司不再资助这颗气球了,而朋友也因为难以维持开销,就放弃了驾驶,将梵谷雪藏了7年。
“当时,我们有一约定,就是说我们在退休后,势必要一起将这颗梵谷气球发扬海外。”任提尔之前是一名荷兰航空的飞机师,“然而不幸的是,朋友在3年前与世长辞了,我们的计划便无疾而终。直到我前几个月退休在想,虽然他不在了,我为何不继续承接起这个使命?于是,我便和几个朋友集资起来,将气球修补再继续我们的梦。”
任提尔这次首度带梵谷气球到国外升天,他相信在天上的朋友也会感到欣慰。即便如此,只能承重270公斤的梵谷气球并非用作载客用途,更多是宣传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馆,让这位大的画家再浮现于世人眼中。
这颗气球的基本维修费是用由一家荷兰某气球公司承担,任提尔只需附上非常低的旅费,就可以环游世界。拥有21年的气球飞行经验的任提尔,曾和2名同事一起乘搭气球在千多尺的阿尔卑斯山上飞行。
飞行过程像人生
“与飞机相比,气球更依赖天气,面对暴风雨,绝不能出去。因为无法控制气球,无法如你所愿到达想要的目的地,只能坦然随风而行,这样就能感觉彻底的自由。你不知道你降落后,当地人会如何接待你,会否对你友善,这么说气球飞行就是一场探险之旅。”任提尔如此说。
飞行员们之所以对气球深深着迷,我想就是喜欢在不确定因素中探索方向,享受过程中的宁静与美景,最后抵达时的惊喜遭遇吧!气球飞行就好比人生缩影,做好功课、享受过程,在抵达未知的目的地以前,就随遇而安吧!
女承父业继办盛典
大马首位热气球飞行员“鲁迪队长”在3年前离世后,由他所发起的国际热气球嘉年华却从未间断,除了每年在布城所办的盛典以外,还复制到槟城。这幕后推手原来是鲁迪队长的下一代———伊扎迪凯鲁丁(IzzatiKhairudin)。
伊扎迪凯鲁丁是凯鲁丁阿都拉尼(人称鲁迪队长)的女儿,自小在父亲的飞行教育熏陶中成长。父亲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商用热气球公司,并于2009年举办首届布城国际热汽球嘉年华,让海内外的气球飞行员聚首大马蓝天。
当时,刚毕业的伊扎迪帮忙父亲筹办热气球嘉年华的活动,至今拥有丰富经验。父亲去世后,伊扎迪代父从命,继续承办每年至少一届的国际热气球嘉年华。
报考飞行驾照
身为主办单位负责人的伊扎迪表示,“在大马,热气球是一项很火热的活动,每年都吸引很多国内外观光客前往参与。”她希望未来能延长热气球嘉年华的活动,到不同的州属轮流升空,成为‘热气球月’。”
询及伊扎迪除了办活动,有想过要体验驾驶气球?她微笑答,“我今年会与妹妹一同去考气球飞行驾照。
3个星期前,我在太平尝试热气球飞行,那是我第一次乘坐气球升天。”她描述,“起飞时很害怕,因为要控制火势、控制升降等,但习惯了就还好。”
看来大马即将有两名女气球飞行员要诞生了!身为一名女性,伊扎迪坦承这并非是简单的运动,她说,“单是气球和篮子就是我整体重量的10倍了,根本没力搬得动,因此这项运动在女性圈并不普及。”但她建议,如果纯粹只当做个人兴趣,其实可选购5万平方尺的小型热气球,而非承载人的大型热气球。
也是大马唯一一家提供代购气球与租用气球公司的首席执行长伊扎迪,也不忘推广热气球的用途,“除了作为个人爱好与承载之外,热气球也可用作商业宣传工具,希望更多商家选项热气球来打广告。”
在我国,驾驶热气球仍是少数人的兴趣,但在美国或某些国家,小孩14岁就可学习驾驶热气球体验了,据说在热气球青年营中,可看到小孩、父母、甚至祖父母,一同乘坐气球升天,多美妙的亲子乐!类似这类的国际热气球嘉年华会,让国人开拓视野,探索除了工作与生活外更多的可能性。
安全需知
当热气球升空后,气球内并没有如机舱般的安全设备,飞行员也没有穿着任何的跳伞用具,因此热气球飞行员的专业知识与培训显得非常重要,除了要悉知所有驾驶气球技术、气象、导航、气流等相关知识,与飞行地势环境,过程中的任何细节都要注意,懂得变通应对。老话一句:“确保安全,随机应变,随遇而安。”
A.升空前的安全监测:
1.确保气球表面无破损,保存方式是保持干燥,500飞行小时后更换顶盖。
2.确保喷火嘴与火势ok,没漏气,飞行时这是唯一可操控的仪器。
3.必带之物:水、超过1个煤气桶、地图,在飞行路上需要可使用。
4.出发前一定要事先检查地图、风向、风速、天气预报等,确保100%安全。(图4)5.准备起飞,注意不要和另一颗气球相撞。
B.飞行中的安全意识:
6.气球上唯一设备:检测器,内含显示气球升降速度、高度与温度测量,让飞行员在指定安全的范围内驾驶。
7.气球内的压力和气温不能过高否则容易爆炸,依据风向与强度来调整飞行高度。气球上下并排时,上方的气球要升高些以避免与下方气球相撞。
C.降落时的安全需知:
8.万一下降到湖泊怎么办?放心篮子湿水没关系,最重要是气球不能湿。底下有人接应最重要!
9.小心不可以降落在树林处!可用卫星定位地图找寻降落点。
10.在空旷的地方需要大家合力才能将篮子固定。再由几个彪性大汉合力才能将沉重的气球与篮子收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