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味觉现象:外国人不可知

$
0
0
说到尊重日本规矩,我就忍不住想要逆流说点反话了。因为我一直以为日本最大的问题之一,恰恰在于外人太过尊重这个国家的规矩,以及支撑这许多规矩的假设;那个假设就是“日本例外”。 不要搞错,我绝对不是要替在日本搞得人家乌烟瘴气的游客说话,更不是要为“强国人”辩白。其实,大闹日本的,又何止“强国人”。东京地铁上无视周遭环境大讲手机的,就有不少是我们香港人;我也曾在机场等公众场合见过一群群台湾团客大吼大叫,声浪直达百米开外。又由于我们华人“以客为先”的心态,所以好些餐厅旅馆在知道订位者来自中港台后,会特别严肃地叮嘱,订了位一定得准时出现,千万别忽然爽约,因为华人顾客时常会干出这种临时消失的怪事———反正老子今天改了主意,不去就不去,你有什么不高兴? 不接受海外订座 日本很多上佳食肆不接受海外订座,是因为他们准备食材准备得很辛苦,害怕外国人不像日本人那么守信,说来又不来,岂不白费工夫?又有些餐厅,干脆不接待非日本人或者至少是不会日文的人,理由一般是大师傅不懂外文,无法向外国客人解释食材和菜式,食客若是因此不解厨房心意,那也不好。 这些规矩,几乎日本独有。高傲如法国三星名店,也不会拒客于千里之外;街头小馆的侍应就算只说法文,也没有不让不懂法文的人入内的情形。即便如此,关于这种日本例外的解释,我也都能接受。就像无数哈日族所说的那样,这是日本人认真态度与待客诚意的体现,材料是特地为客人千挑细选的,他当然怕你失约;他有心要和你好好沟通,所以你当然该懂日文。 但“只接待日本人”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晓得,颇有一些餐馆酒吧真的只收日本客,就连日文流利的外国客人也不许入内。我见过不少外人替之辩解,搬出来的理由还是前述那些“认真”“诚意”之类的说词;可它真能说得通吗?有一个叫做David Christopher Schofill的老美,长年任教于“北海道情报大学”,并且归化日籍,取了个日本名字,唤做“有道出人”(入日籍要改名换姓,这大概也是日本特色之一)。 他有一年带着外国朋友去泡温泉,被店家拒绝,人家说只能接待日本人,于是他一边说着利落的日语一边拿出证件,证明自己是个如假包换的日本人。结果呢?对方搬出一套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常见的日式借口:“我们客满了”(另一个流行的借口是“我们只招待会员或熟客”)。一气之下,有道君把对方告上法庭,并且自此成为“维权斗士”,开设网站“Debito.org”,专门收集类似案例,抨击日本的种族歧视。 这是种族歧视吗?当然。且想像一下同样的情况要是发生在其他地方会有什么后果?香港要是有一家酒店在网页上声明“外国人不可”,这大概会是头条新闻。如果德国某间酒吧不让土耳其裔进入,甚至在你表明自己真是德国人之后,还坚持不准你踏进大门半步;那就会是CNN的爆炸报道了。 从尊重心理去宽容 然而日本,从北到南,皆不乏此类“外国人不可”的标示,日本人却对此熟视无睹。便连外国人,也都带着一种“尊重人家”的心理去宽容谅解,似乎无论内外,大家都觉得日本的文化使之不能不例外于一套普世奉行的价值。于是“有道出人”就成了一个日本人眼中的“麻烦友”,外地的哈日族也同样不把他当回事,照常把他指出的现象消解于一种很玄妙的文化解释咒语之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