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职业病痛系列4——慢性疼痛饱受折腾 不死的癌症

$
0
0
医学界没有证据定论慢性疼痛(chronic pain)和职业是否有直接的关系,但经年累月而成的职业劳损或损伤,若不妥善处理,日后却有可能恶化成慢性疼痛,让当事人饱受折腾,影响生活,甚至无法工作,因此被比喻为“不死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接近30%人有过慢性疼痛的经验,亦即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是慢性疼痛“患者”。其他相关的调查以先进和贫穷国家区分,但未有清楚及确定的论证。 慢性疼痛不是传染病,却是一种病,所以慢性疼痛者确实是“患者”。 人们总以为,疼痛是疲劳或老化,甚至对疼痛“一视同仁”,忽略了慢性和急性疼痛的截然不同,最多只是时间上的差别——急性疼痛突来突往,慢性疼痛时间较长。 这些有关疼痛的观念,实际上都是大错特错。 脑与脊椎神经专科医生杜长征简单解释,医学界将疼痛大致分为“急性疼痛”、“慢性疼痛”及“癌症疼痛”三大类。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对于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确诊较为棘手 “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比如胃病,胃疼痛就是症状,因骨折而引起的疼痛,那疼痛也是一种症状。慢性疼痛却不是一种症状,而是一种疾病,急性疼痛源自于生理,大多是伤害性疼痛;慢性疼痛是病理性的,大多属于神经性疼痛,也可能是伤害性疼痛或两者兼备。慢性疼痛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疼痛感持续一个月以上,过去的确诊标准则为三个月或半年以上。” 比起一般的慢性疾病,慢性疼痛的确诊较为棘手,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医学上仍无法测量疼痛的存在感和严重性。 痛感神经作祟 慢性疼痛患者的敏感度要比一般人强,即使是普通的小小针刺,一般人感觉如被虫蛰,但慢性疼痛病患却感觉痛彻心扉。 杜长征解释,当神经系统的疼痛感受器受到伤害刺激时,就会通过周围的神经,将讯息输送到背根神经节,而后再输送到脊椎、脑干及至大脑,发出“受伤、疼痛”的讯息。此为疼痛传送系统。 他说,有一部分的病人因长期承受疼痛而不及早医治,会导致“中枢神经敏感化作用”而演变成慢性疼痛。 或因职业病痛恶化而成 慢性疼痛与职业是否有直接关系,医学界始终未有确凿论证,但职业病痛却有可能恶化成慢性疼痛,尤其是某个部位的反复性损伤,慢性疼痛的几率将比一般人来得高。 有调查显示,从事司机职业的人,患颈椎病及腰间盘突出比率较大;办公室文员及工人、学生,患颈椎痛的比率偏高;军人患颈椎痛、腰间盘突出和膝关节炎的比率较高;农民患关节炎的比率较高——初步结论“慢性疼痛与职业有关,但患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与职业的关联度,却无明显的直接关系证明。” 在杜长征的经验里,大多数的慢性疼痛患者,以中年及老年人居多,未必是从事高危工作的人,至于文员则以腕隧道、颈椎骨痛、腰痛较普遍。其中又以腰部疼痛最常见,因为身体的力量都集中在腰部。 他强调,人体的脊椎神经,尤其颈椎和腰椎,都是极易劳损和受伤的部分,只要颈部和腰部的小关节、骨和肌肉的软组织曾经受过损伤,包括长期姿势不正,都有可能演变成慢性疼痛。 常见的慢性疼痛主要有肌筋膜劳损、颈椎病、椎间盘突出、三叉神经痛、四肢关节痛、骨质疏松症、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偏头痛、肩周炎、网球肘、脉管炎、截肢后痛、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症(CRPS),手腕隧道症候群,背部手术后顽固性腰腿痛(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手术后慢性疼痛(post-surgery chronic pain syndrome)等四十多种。。 【颈椎痛】 主要因是关节、肌肉和软骨劳损或受伤所致,属于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颈部动作不正确有关,常见于办公室白领、司机等职业群体。倘若不及时诊断及治疗,可能压迫通向上肢的神经根或通向大脑的椎动脉,引起手臂及至手指的酸麻痹痛或眩晕耳鸣,甚至压迫脊髓和中枢神经,导致四肢无力,走路不稳。 【腰痛】 腰部不止有神经线,还有骨头、关节及腰椎间盘等等,长期姿势不对、劳损或受伤,都有可能诱发慢性疼痛。因此,腰部疼痛因素多而复杂,慢性疼痛的确诊过程也比其他部位来得棘手。 不同的腰痛和年龄层有些许关系,但并非绝对的因素。腰小关节及软骨疼痛,一般常见于40岁至50岁以上的年龄层,因姿势和抬重物受伤则涵盖各个年龄层,而女性患上慢性疼痛的几率也较男性高。 ★腰椎间盘突出 腰部疼痛,最常见是腰椎间盘突出,压到神经根而导致疼痛。人们总是忽略,或是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坐姿和抬重物姿势不正,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此外,运动过于激烈或撞伤、跌伤,也是常见导因。 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出现于背部的中心,而后扩散到背部全面,其中一条腿或双腿,被椎间盘压迫的神经根,可能导致部分身体麻痹,有些则感觉下肢肌肉无力。 ★梨状肌综合症 常被混淆为腰椎间盘突出。因急性或慢性损伤,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因而产生的腰腿痛。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旧患,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以及受凉等等,导致某些动作比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疼痛区域以臀部为主,继而蔓延到下肢,严重时患者不能行走或只能短距离行走。 其他常见慢性疼痛 ●背部手术后顽固性腰腿痛(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 过去名为“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因容易引起误解,后改为背部手术后顽固性腰腿痛,多是在腰部手术痊愈期之后产生的慢性疼痛,潜在病因超过50种,常见因素包括复发性椎间盘突出以及术后硬膜外纤维化。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症(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 一种神经源性疼痛综合症,疼痛区域不限于单支神经分布区域,通常扩及肢体,且疼痛程度与触发事件不成比例,可伴随创伤后血管收缩障碍、交感神经源性持续疼痛等等。痛因多为跌倒骨折治疗痊愈后,伤处仍持续疼痛,久而久之导致骨质疏松、皮肤变色、毛发脱落、指甲变样等状况,导因多数在于交感神经。 ●肌筋膜疼痛 人体骨骼因为过度使用而产生的肌肉疼痛,以肩颈肌筋膜酸痛最常见,尤其长期及长时间使用电脑的群体。症状包括头痛和牙痛。 杜长征透露,许多头痛病人登门求诊时,确诊后发现是肩膀肌筋膜紧绷,一般在上午时分无甚明显异状,到下午就会开始出现疼痛。 调查显示,有55%的肌筋膜疼痛是肩颈疼痛,主要是现代人工作及生活形态紧张所致,肩颈肌肉附近的组织病变,导致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过度收缩而使肌纤维产生能量危机,最后引发肌肉疼痛。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的一种反复性发作性剧烈疼痛,刷牙、洗脸、说话、寒冷刺激等,都可引起三叉神经痛。患者通常会感觉眼睛疼痛,因为其中一条神经连接眼部神经。常见于精神高度紧张及频繁出差者。 三叉神经属于剧烈疼痛,而且发作时间很短暂,患者感觉如闪电或刀割般剧烈,持续一至两分钟。由于疼痛区域靠近牙龈,许多病患往往以为牙痛而找牙医。至今最好的治疗方案为外科手术,切除碰撞三叉神经而导致疼痛的动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感染急性带状疱疹后出现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症,多数病患经治疗后康复,但部分病患在疱疹愈合后,伤处仍持续疼痛,若疼痛超过三个月,即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数见于老年患者,因年龄增长,各种技能衰退,受损的神经组织修复也较困难,容易演变成后遗神经痛。 ●腕隧道症候群 属于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因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而引起的麻痹感,若不理会和治疗,会导致肌肉萎缩、无力,常见于肥胖者(因腕隧道较窄小)及使用电脑办公者,因手和腕长期过度使用而引起急性和慢性损伤,导致正中神经损伤。一般征兆为手部酸痛,常在睡觉时,手部某个部位感觉酸痛,久而久之写字及使用键盘时,也会感觉不舒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