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旮旯时光:日本的包装文化

$
0
0
日本包装文化运用到了饮食文化,也就是向盛器花样款式的发展。 在日本,进手信店铺、餐厅,发现日本民族重视包装,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这种包装文化,照我看是利弊参半、得失兼具。 日本的手信店里的甜品,多是麻薯、绿茶做成的,形状五花八门,但尝试后,味道都差不多,中间的馅,十有八九都是红豆做成,甜得不得了,可是那包装,尤其是外面那个盒子的图案,太美了,你无法不承认它是艺术品。 送礼体面 为了方便你送给亲友,有时盒子外面还给你包好一层设计精致的礼物纸,真为你想得周到。这是一个特点,你想买下那种点心,一半的因素是被外面的包装所吸引,送礼自然是很体面的。其次是里面所装的美食数量往往很少,6、8、10、12个不等。与价格之昂,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你决定买下了的时候,往往会这么想:“包装这么好,这么美,送人是很体面的,甜就甜吧。” 那些制作完美的食物,他们还做成胶质的样本,解剖其中一只,让你看到里面那红豆做到的馅,酷似真品。这样的手信店极多。再者,日本的绿茶用途非常多,蛋糕、雪糕、各种甜品,其制作的过程我没参观过,有没有加入绿色色素我不清楚,但样子甚为引人。 还有就是各种豆类、花生的加工,几十种豆子包上了味道不同的“皮”,也看得顾客眼花撩乱。 碗碟太多来回送 日本包装文化运用到了饮食文化,也就是向盛器花样款式的发展。中国的美食向食物的烹调花样开拓和发掘,日本则向盛器的繁多和花样绞尽脑汁。一小片萝卜,专门盛在一个小碟或小碗里,在中国大陆各地都是不可思议的;同样,一块小豆腐,、一只蘑菇、一小块鱼……单独放在碗碟也是很罕见的。 有一次在有马温泉吃早餐,那服务质量可以打上101分,那位年纪较大的女服务员将晚餐(早餐也是这样)送来,由于碗碟太多,来回走了7、8次才将我们4个人的晚餐送完。细细数了一下。每个人用的碗碗碟碟至少就多达17、18种。有的小碟里的极小的小食物,上面还放一丝葱末或点一点豆鼓酱。如果将所有事物摆在一张大盘里,当然也盛得下,甚至不到三分之二满吧!所谓色香味,中国饮食文化是在食物本身狠下工夫,日本人则把“色”分给了盛器担任。 装饰门面做得好 有时候想到了日本人的长寿是有理由的,他们吃得清淡,重视豆腐、鱼,只是不明白那些手信(美点)为什么做得那么甜?而菜色中的天妇罗,都是炸的。炸南瓜、炸西兰花、炸灯笼椒、炸虾,就未必比平白地来吃蔬菜有益健康。 包装文化运用在餐室、商店,可以在吸引顾客上大起作用。在大阪地铁商场、京都商场的食街,橱窗里把卖的美食标本都可以乱真地做成样板,标上明码实价。在京都岚山的游客区,有家精品店门面就全用各类风铃吊住来装饰,经过的外地游客几乎都会进去看个究竟。那一天我们也在里面超过半小时,买了不少礼品。日本包装文化,我认为在装饰商店的门面方面最好,也最能达到目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