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特技替身 幕后动作英雄

$
0
0
替身兼特技人员,演员的影子兼守护神。 一部电影,不能没有这批身手不凡的‘无名氏’。 这一批幕后要角,真是拿命来搏,跌、摔、跳、爆、烧、撞、飞……都由他们‘冲锋陷阵’,观众却永远不会在镜头里看到他们的真面目。 用生命成就他人的风光,不知这辈子是否有出头天,甚至不知能否见到明天的太阳。但,他们无悔,无怨。 在此,向替身兼特技人员,致敬。 先解释一下。在马来西亚,替身演员属于特技人员的一种,不似中国、香港、好莱坞和宝莱坞等国家和地区,有专属明星的替身,也不需要兼顾不同的岗位,心无旁骛,专精就好。本地替身就像大马国情一样“多元化”,或者说……包山包海。 【替身1:贝富权】 31岁,来自砂拉越美里,前国家武术队代表,擅长南棍、南拳及南刀,2003年至2008年间,多次获世界武术锦标赛金牌、银牌及铜牌,2008年北京奥运武术表演赛获南拳及南棍铜牌,国家武术段位为6段。2009年退役,现为替身演员、特技人员及武术教练。 藏在背后的演替身 贝富权入行不过4年,履历却已很长,从幕后的替身、武师、动作编排、枪战、吊钢丝、爆炸等特技,到荧幕前的大大小小配角,参与过的华、巫、印三语电影和电视剧,超过50部,还未包括广告和舞台演出。 2009年才出道,次年开始已在《Pontianak》和《Malaysia Ghost Story》等多部票房不俗的马来惊悚片中,担任替身和动作编排,在中文制作《瓦煲咖哩》和《撞鬼》里更身兼多职———吊钢丝、撞车、动作设计,样样包。 自我挑战职位升级 2011年,马新两地“片约”不断,《阿炳之心想事成》的翻车助手、新加坡电影《小孩不坏》的动作设计助手、《大英雄,小男人》的武师、《鬼佬大哥大》的忍者及特技动作设计。 2012年,继续挑战自己,从武师“升级”到枪战和爆炸连连的危险动作———战争片《新村》和《Bravo》;最惊喜兼大收获是终于有机会“登上大荧幕”,参与《盖世英雄》、《A+侦探之同谋》和《逆战》等几部香港大制作,担任黎耀祥和郭富城的替身,兼顾动作编排和钢丝组助手,还有爆炸和枪战等特技工作。 怀抱梦想乐在其中 不论履历多么“亮丽”,观众对不具名的替身,毫无“印象”,遑论“认识”。 这是一门不能“抛头露面”的专门行业,只能隐藏在背后,当演员的影子,做演员做不到或不能做的动作。荧幕上看不到他们的存在,即使是“剧终”时长长的演出表,演员、配角和幕后剧组皆“榜上有名”,唯独没有他们的名字。 实现武行梦想 进入演艺圈,都想要出头,名成利就。许多替身兼特技,日熬夜熬,也因为怀抱梦想,成为第二个周星驰、周润发、甄子丹和黎耀祥等红牌,但往往是苦多乐少,始终默默无闻,最后黯然离开。 贝富权却甘之若贻,甚至“乐在其中”,不是这位东马同胞很乐天,而是打从入行,就已实现儿时梦想———武行,当武师或教练,“大展拳脚”。所以,他不曾抱怨这门不稳定的专业,曾经让生活捉襟见肘,反而认为幸运之神一直挺眷顾他。 从小他就常和空气对打,梦想有朝一日能遇见高人,练得一身武艺;尽管迟至19岁,他才正式拜师学艺,但因为遇到一个好教练,苦练4年就出师,23岁就拿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往后数年持续征战国际赛,实现了“在舞台上演练功夫”的梦想。 2009年退役后,机缘又来到,不但让他参与人生第一部本土动作电影《龙拳》,饰演杀手,还初尝当特技、动作设计助手和替身的滋味;初生之犊,没有人脉和名气,却靠着受过专业训练的好身手而占了优势;在这个不稳定的行业,靠着朋友介绍,接了一些工作,边做边学,累积越来越多的经验,拿捏到演练武术和演戏之间的差别。 自我充实赢优势 早就知道这份行业收入不稳定,试过3个月没工开、捉襟见肘、生活苦哈哈的日子,但最艰苦的那段时期,也只是挨上1年左右,并且深刻领略到必须充实自己,练多几把“刀”,才能占更多优势。 如今在圈内闯出一点名气,工作也趋向稳定,不至于“赚半年,用一年”,也有兼职武术教练。于是,老问题来了———工作辛苦,收入不稳,为何坚持? “喜欢刺激,挑战自己,每一次完成一项难度和危险动作后,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只有当事人最懂;其次,剧组人员也会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些幕后的人与事,都是坚持下去、不舍放弃的动力。” 【替身2:阿里阿拉曼】 23岁,来自马六甲,前国家武术队代表,7岁开始学武,15岁开始演戏,2010年退役,现为全职替身、特技人员及演员,是少数身手与样貌兼具的演员,因此占了出镜优势,兼任配角和主要演员,平均一年参与22部电影的拍摄。 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华语,加上俊俏的脸孔和模特儿身形,阿里无疑占尽优势,无论在马来文、英文或中文影视界,都很吃香,成为本地替身界的“异数”。本地制作暂且略过,外国大制作的最新例子是《逆战》,与谢霆锋对打;在《C+侦探之同谋》里,一人分饰路人及打手等6个角色! 样貌肤色成限制 曾分别在北京和印尼的演艺圈待过一个月,最终回马发展。市场竞争激烈是一回事,样貌和肤色特殊也造成限制,许多角色不能替。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演艺市场不大,替身和特技人员不多,正因如此反而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在这个多元环境,“纵横”各语文电影一点也不奇怪。 演员上阵,替身退隐? 当前电影界,越来越多以“演员亲身上阵”为争取票房的卖点,尤其是好莱坞和香港的动作片,越大卡士的制作,演员就越“卖命”。 然而,这并不意味替身这门职业就此受到“打击”甚至趋向“没落”。实际上,即使是身手不凡的甄子丹、洪金宝、谢霆锋或是武替出身的老将,在90分钟的电影里,还是得用替身。 3考量用替身 第一考量———主要演员受伤,势必影响电影的拍摄进度,增加制作成本。替身可以换,演员不能换,一旦有什么差池,影响的是大局。 第二,有武打底子的演员仅是少数,大多数都没有特技基础和经验,即使临时恶补,较危险或具有难度的动作和场面,始终要让“专业人士”出马,才会有最佳效果。 第三,动作片少不了与演员对打,特技懂得拿捏力道的收放,在取得效果的同时,不会真的拳拳到肉;还有,撞玻璃、翻过桌子滚下地、“失足”跌下楼梯、撞墙撞门等看似不具伤害力的动作,其实都很讲究;尤其吊钢丝,如何在不着地的空中,掌握平衡兼演练动作,是最重要却也最难的特技。 针对这个问题,替身们不约而同自我打趣———马来西亚的替身兼特技,身上都是刀,而且刀刀都管用,不当替身还有其他事可以做。 【替身/特技演员必备条件】 ▶大胆(畏高者,怎么跳楼?) ▶醒目(临场要随机应变,读书可以背,功夫不能背) ▶守时(没有时间观念或时间安排不当,自然没有信誉,工作不会上门) ▶肯学(否则如何练成“全身是刀,刀刀皆利”?) ▶吃苦 ▶随时待命 ▶自律 ▶勇于挑战自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