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扬帆行军:梅艳芳

$
0
0
梅艳芳代表的不止是一个伟大的华人演艺指标,她更是代表了香港人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 梅艳芳,一个和我出生年代甚少有挂钩的名字。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在我的生活里,是那么的熟悉,却又那么的陌生。直到几天前观赏了张学友为她举办的追思音乐会,听着不同的大牌歌手演唱她那些很经典,又百听不厌的金曲时,才突然来了个迟了10年的惋惜。 我开始在网上不断的搜罗梅艳芳的资料,阅读她的身世,看着她生前的访问,然后就这样不自觉的对一个遥不可及、素未谋面的陌生女子感到难过。 梅艳芳代表的不止是一个伟大的华人演艺指标,她更是代表了香港人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音乐会上,曾志伟形容梅艳芳为“香港的女儿”。她出生在极具艰辛的年代,从小就得卖唱养家。长大了以后,还是那样的奉养自己的母亲,尽管家里人不断的占她的便宜。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身世背景,所以她唱起悲歌都非常的到位,那种娓娓道来,哀怨的歌声就这样成为了她的标记。 梅艳芳逝世10周年的这场音乐会办得非常成功,她的那份精神也切合现在香港市民面对的难题。适逢香港在现任特首梁振英的领导下民怨连连,人民对于特首的办事方式非常不满,外加香港普选遥遥无望,大家都陷入惶恐之中;而大批涌入的中国人让本来已经很拥挤的香港显得更加杂乱。 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1997年的回归恐惧又开始在香港人的生活词典里涌现。而选在这个时候办了这场音乐会,在我看来,它的美妙之处除了是梅艳芳离开大众10年的一个纪念,更是提醒诚惶诚恐的香港人,那份古早的香港精神还没死。她的歌曲以及她的回归音乐会,唤醒以及联系香港人对于自己这片土地的捍卫精神,以及永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决心。 当然,流行文化和人文环境以及大文化境况有着息息相关的亲密关系。别小看了梅艳芳身为香港乐坛传奇的力量。这些歌不但好听,更能唤醒香港人的集体回忆,可以说是让人团结以及维系民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好像我们在华人新年观赏本地新年电影一样,这些电影维系着一些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回忆,相仿的传统以及一呼百应的亲切对白。流行文化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元素便是它能够引起极大的共鸣。就好像许冠杰以前的歌一样,每一首都唱尽了香港人的心声。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文化,就是成功的。 红颜薄命 也许梅艳芳红颜薄命,等了许久,还是没有等到她的真命天子。她把她自己嫁给了舞台。她的生命是大家的。虽然她的逝世让很多人唏嘘,感叹为什么一个那么平易近人,热爱生命的人就这样的离开我们而去,可是她所留下的,绝对会是赞叹多于唏嘘。 早前有媒体报道梅艳芳的遗物任人糟蹋,这是对香港人自己的一种耻辱。幸好最后她的遗物得以保存,还弄了个展览。这回总算没又再丢自己的脸。芳华绝代,她的美丽、她的才华、她的爱心,统统都化成了香港娱乐史上灿烂的一页。在这里我绝对声援以及支持香港进行普选,将梅艳芳那种不认命的精神好好的发挥起来。加油吧,我亲爱的香港朋友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