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的重点通常并不在饭,而在于局;吃饭只不过是成局的借口而已。前阵子,我却在前几年出版的小说《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里头,读到了一种饭局的变形。这本书的作者玛丽安谢弗(Mary Ann Shaffer)做过书店店员、图书馆馆员和出版社编辑,是个和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
这本书信体小说自然也是一通写给书以及爱书人的情信。可惜的是,就在这部处女作面世之前,她就不幸病逝,替这部可爱的小说添上一抹悲伤的背景。幸运的是,书出来之后,口碑传了出去,愈卖愈好,有人甚至形容它是新世纪的《查令十字路84号》。
定期聚会
书名中的根西岛乃是英国属地,但却更加接近法国海岸,于是二战期间成了英国少有的德军占地。小说讲的事情,主要就发生在那段岛上英国人要活在纳粹铁蹄下的岁月。当时消息封锁,岛民根本不知道外头的真实局势,只能偶尔借着德军军营意外传出的BBC广播,听见其中那段大笨钟的报时响声,才能确认伦敦健在。更别说物资配给的匮乏与宵禁命令的严格了。饶是如此,有些人还是在敌军的注视之下组成了一个叫做“文学与薯仔皮批”的俱乐部,定期聚会。
听起来像是个读书会,但它的真正源头却是为了吃一顿丰盛大餐。与其他为局而搞的饭局不同,这是个货真价实的饭局。“文学俱乐部”只不过是个掩饰真相的名目罢了。发起饭局的岛民饿猪肉饿得太久了,因为他们养的牲口全都要运到欧陆上头喂饱德国士兵。有一晚,他们决定冒着风险自己偷偷烤一头猪,呼朋引伴,大家快活一回。没想到酒醉饭足之后,在各自回家的路上却遇到巡逻的军官,情急下只好胡诌理由,说他们违命夜聚是为了讨论文学。文学?纳粹军官多有文化呀,不只当下放行,还主动报名参加以后的活动,想和这帮英国小岛上的渔夫、农民、裁缝和园丁一起研究文学名著的堂奥。
弄假成真
迫于现实,这个挂着读书会名义的饭局只好弄假成真,硬生生地变做重点不再在吃饭上面的局了。好在这些老实的岛民慢慢进入状态,读书真的读出了瘾,会为心爱的作家激辩,这才有了整本小说的丰富材料。
为什么这个读书会的名字还要在“文学”
之后加上“薯仔皮批”这么奇怪的东西呢?那是因为一个坚持饭局就该好好吃下去的岛民,他在连牛油和面粉都很稀缺的状态底下提供一种特殊甜点:薯仔泥做馅,薯仔皮做皮的批。
当大家都无奈忘记食物,渐渐沉醉进书本的精神世界之际,只有一位夫人此志不渝地抱持初心,并且为此得罪了所有人。
食谱就是文学
事情是这样的,她不看任何人的书,只看自己写的食谱,因为她认为她的食谱就是文学,是“平底锅里的纯粹诗歌”,甚至要比狄更斯还要叫人激动。真的吗?好像还真是这样,且看:“我选择为大家朗读烤猪的正确方法。要把牛油抹在乳猪身上,我说,让汁液流淌下来,在火上发出嗞嗞的声音。我那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能让他们闻到烤猪的香味,听到皮肉爆裂的声音。我还提到我自制的多孔布甸蛋糕(用了一打鸡蛋)、我的棉花糖、冧酒朱古力波,以及抹了成罐忌廉的海绵蛋糕”。
结果,事隔多年,她还不忘在写给书中主角的信里投诉其他人的无礼:“听了我的美味菜谱之后,他们就受不了了。那个毫无教养的伊索拉多利比大声抱怨我在折磨她,并打算对我的炆锅施展魔法。威尔谢斯比说我会像樱桃布甸那样被火点着。汤臣史塔宾也在一边咒骂我。道西和埃本两个人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我安全带离现场”。
↧